中國青年就業難 「尼特化」現象擴大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影響就業市場,青年覓職就業不易。中國學者示警,不就學、不就業、不參加培訓的青年「尼特化」現象擴大,大規模人力資本閒置將對社會構成長期負面影響。
「尼特族」用來形容不就學、不就業、不參加培訓的青年(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NEET),這個族群相當於退出勞動力市場,這樣的狀況在多個國家、地區成為備受討論的議題。
據財新網16日報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蘇麗鋒日前在勞動經濟學會2025年第2季就業形勢分析會上表示,中國尼特族的絕對規模正在擴大,正從偶發性轉為普遍性問題。
蘇麗鋒介紹其研究成果指出,中國16至34歲青年群體的勞動參與率在2018至2022年期間從93.3%下降至86.1%,尼特族的絕對規模正在擴大。中國尼特化現象從短期轉為長期、從偶發性轉為普遍性問題。
蘇麗鋒示警,中國尼特化現象擴大,恐將引起大規模青年人力資本閒置,如果不能獲得有效遏制,將對經濟成長、社會穩定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這群人不在失業統計範圍內,可以被視作隱形失業群體。
解析尼特族的形成,蘇麗鋒說,主要原因在於青年走出校門後長期找不到「合意」工作,對於收入、職涯發展日趨於消極,進而退出勞動力市場,「這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教育擴招對於青年就業壓力的緩解作用」。
蘇麗鋒認為,高等教育擴大招生可以紓解16至24歲青年的就業壓力;不過在完成學業後,終將必須走向勞動力市場,延遲到來的就業壓力反而導致部分青年在未來面臨就業困難,最終可能使「大齡化」尼特族青年增加。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教授歐陽俊在這場分析會上說,目前中國就業主要問題不是工作力需求不足;而是在於大學畢業生合意的高品質就業崗位供給量不夠,必須幫助企業提升職缺品質,才有助於推動充分就業。
「尼特族」用來形容不就學、不就業、不參加培訓的青年(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NEET),這個族群相當於退出勞動力市場,這樣的狀況在多個國家、地區成為備受討論的議題。
據財新網16日報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蘇麗鋒日前在勞動經濟學會2025年第2季就業形勢分析會上表示,中國尼特族的絕對規模正在擴大,正從偶發性轉為普遍性問題。
蘇麗鋒介紹其研究成果指出,中國16至34歲青年群體的勞動參與率在2018至2022年期間從93.3%下降至86.1%,尼特族的絕對規模正在擴大。中國尼特化現象從短期轉為長期、從偶發性轉為普遍性問題。
蘇麗鋒示警,中國尼特化現象擴大,恐將引起大規模青年人力資本閒置,如果不能獲得有效遏制,將對經濟成長、社會穩定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這群人不在失業統計範圍內,可以被視作隱形失業群體。
解析尼特族的形成,蘇麗鋒說,主要原因在於青年走出校門後長期找不到「合意」工作,對於收入、職涯發展日趨於消極,進而退出勞動力市場,「這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教育擴招對於青年就業壓力的緩解作用」。
蘇麗鋒認為,高等教育擴大招生可以紓解16至24歲青年的就業壓力;不過在完成學業後,終將必須走向勞動力市場,延遲到來的就業壓力反而導致部分青年在未來面臨就業困難,最終可能使「大齡化」尼特族青年增加。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教授歐陽俊在這場分析會上說,目前中國就業主要問題不是工作力需求不足;而是在於大學畢業生合意的高品質就業崗位供給量不夠,必須幫助企業提升職缺品質,才有助於推動充分就業。
- 記者:中央社記者李雅雯上海16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