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新列傳/劉克振經營遇困難「書中找答案」 創上市26年「年年賺錢」傳奇

富豪新列傳/劉克振經營遇困難「書中找答案」 創上市26年「年年賺錢」傳奇
董座劉克振一步步把研華推向工業電腦的龍頭地位,交出上市26年以來,每年都賺錢的成績單。(圖/黃威彬攝、研華臉書)

[周刊王CTWANT] 小股民一聽到研華(2395),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台灣「工業電腦(IPC)」龍頭,研華上市26年來「年年賺錢」,已是企業模範生。靠著傲人成績,創辦人、董事長劉克振以17億美元(約新台幣557億元)身價,列《富比士》台灣50大富豪。這位71歲的工業電腦大王退休前給了自己一個新任務。

「不要再叫我們工業電腦廠!」劉克振近來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因為工業電腦是PC時代的名稱,研華現正重新定位。

劉克振的「正名」運動,去年最給力,研華入列輝達的「Team Taiwan」。去年6月1日「研華棒球家庭日」,劉克振還請來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本尊到場,他以英文致詞,「台灣是輝達夥伴的家,有台積電(2330)、廣達(2382)、鴻海(2317)、研華,太多的夥伴,要謝謝台灣。」研華自2016年起與輝達合作,替醫療領域客戶打造邊緣運算伺服器,並切入輝達工業級邊緣人工智慧平台「IGX」,已於兩年前量產。

因去年工控不景氣,研華業績陷入衰退,股價甚至在11月1日一度跌破300元,不過,龍年底,劉克振在企業年會上正式宣告,研華未來將轉型為「Edge Computing & Edge AI」的全球領導者,意味著公司將進入新的市場階段,帶來新的成長動能。研華從工業電腦躍進兵家必爭之地AI市場,對掌舵人劉克振,可說是老驥伏櫪,畢竟「最困難的是創業的第一年。」

自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學系畢業後,劉克振進入美商惠普公司任職,在個人電腦(PC)興起的年代,他看到工業自動化市場的潛力,毅然辭去高薪,29歲時和兩位惠普同事一起創立研華,專攻當時還冷門的工業電腦,就是能在極端溫度、濕度及震動等工業環境穩定運行的高耐用性電腦。


富豪新列傳/劉克振經營遇困難「書中找答案」 創上市26年「年年賺錢」傳奇
研華如今已成為市值超過3000億元、員工超8000人的全球企業。(圖/黃鵬杰攝)

研華1983年成軍初期並無自家產品,只能靠著代理和整合國外產品提供服務,在惠普舊同事幫助下,第一年創下500萬元營業額,隨後,劉克振領著團隊瞄準研發,1990年終於推出首款工業電腦IPC-600,奠定市場基礎,九年後上市,並西進大陸,搖身為全球最大的工業電腦領導者。

如今,研華已是市值超過3000億元、擁有超過8000名員工的全球企業,並在全球工業電腦市佔率超過四成,穩居第一,從路上的紅綠燈、醫院的維生儀器、餐廳的收銀系統(POS機),再到製造業工廠內的電腦設備等,都有研華產品的影子。

CTWANT記者翻看公司2023年報,光是「各關係企業基本資料」一欄,滑了2-3秒才到底,名單遍及美國、中國、韓國、澳洲、新加坡、加拿大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很多子公司未上市,外界很難窺見這個龐大帝國的全貌。

「劉克振的好學,絕對影響研華成長甚鉅!」研華共同創辦人何春盛曾如此說。外表斯文、個性低調的劉克振,沒有大老闆氣勢,說話不疾不徐、「佛系」十足,愛閱讀的習慣更在業界廣為人知,一放假就走訪書店,「尋找人生的答案」。

一名研華前員工對CTWANT記者表示,公司內部會定期舉辦讀書會,邀請專家學者、管理高層一起進行觀念開發。例如,研華的人才策略「Right People on Bus-先找對人再決定做什麼」,就是劉克振取經於Jim Collins撰寫「Good to Great」(台灣翻譯《從A到A+:企業從優秀到卓越的奧祕》)。


富豪新列傳/劉克振經營遇困難「書中找答案」 創上市26年「年年賺錢」傳奇
劉克振愛閱讀的習慣在業界廣為人知,公司人才策略就取經於Jim Collins撰寫「Good to Great」這本書。(圖/報系資料照、誠品書店官網)

近年甚少受訪的劉克振2023年在股東會上宣布,啟動接班傳承計畫,「3年內完成交棒」,目前2位兒子劉蔚志、劉蔚廷都已進入董事會。不過,這位希望「退而不休」的「老和尚」,還沒退休,就給了自己一個新任務。

「2025年一起將研華的品牌進化到一個新境界,就是AI邊緣運算和產業智能,不是為了趕流行或炒股,會聚焦在邊緣智能系統、智慧製造、能源與公共事業、智能醫療、智能零售與服務等五大關鍵市場。」劉克振在企業年會上這樣說。研華也預告將在睽違十多年後,今年5月重返「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分享最新邊緣運算解決方案,請大家拭目以待。


富豪新列傳/劉克振經營遇困難「書中找答案」 創上市26年「年年賺錢」傳奇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