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發太陽能發電風扇背心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隨著日本大阪夏季氣溫飆升至接近攝氏37度(約攝氏37度),2025年世博會的工作人員正穿著太陽能驅動的多功能背心抵禦酷暑。
這款多功能背心由豐田集團旗下的豐田合成株式會社與太陽能電池新創公司Enecoat Technologies以及紡織品製造商Seiren合作開發,配備了超薄、可彎曲的太陽能電池板,每塊重量不到4克——比一張紙還輕——並配有頸部電動風扇,為穿著者提供涼爽。
這些太陽能「薄膜」與安裝在屋頂或太陽能發電場的矽電池板(後者佔據了目前太陽能市場的98%)不同。它們是由鈣鈦礦製成的,鈣鈦礦是一種具有相同特徵結構的晶體。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更輕,生產成本更低,並且可以調節以吸收更廣泛的光線,包括可見光和近紅外光。豐田合成團隊負責人表示,它們甚至可以在「陰涼處、下雨天和陰天」充電。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在實驗室中,Enecoat 的太陽能薄膜效率已達到 21.2%,約五分之一的太陽能被轉換為電能。目前,它正在世博會的實際條件下進行測試。團隊每天都在收集數據,以了解它如何響應不同的氣候條件,例如太陽輻射和溫度,以及它所連接的移動電池的性能,預計電池可在 5 到 10 小時內充滿電。該計畫是一項“世界首創,可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整合到可穿戴設備中。
鈣鈦礦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也可以在實驗室合成。 2009年,日本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了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在實驗室環境下,鈣鈦礦的能量轉換效率已超過26%,與目前性能最佳的矽太陽能板大致相同,後者已接近其效率極限。
Enecoat Technologies 董事兼技術長 Tamotsu Horiuchi 表示,鈣鈦礦的最大優勢之一是其能夠「在室內或低光源環境下發電」。
這些背心並非世博會上唯一展示鈣鈦礦材料的案例:波蘭公司Saule Technologies在「智慧桿」中部署了曲面太陽能電池,為路燈、安防攝影機、數位看板和無線充電供電;日本公司積水化學工業則在世博會公車總站的屋頂上展示了其厚度達一毫米的太陽能薄膜。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 記者: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