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虧 境外債權人僅從中國違約開發商收回0.6%資金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導,自2021年以來,雖然經過多年談判並達成近10項重組協議,但中國房地產開發商近1500億美元違約債券中,國際債券持有人收回的資金僅約0.6%。

據提供槓桿貸款數據和分析的Debtwire平台對重組數據的分析,在此期間,62家開發商僅向離岸債券投資者轉移9.17億美元現金,相當於1470億美元違約紀錄的0.6%。由於中國房地產企業創收困難,只有華夏幸福基業、華南城和榮盛發展3家開發商在11項債務重組協議中支付了390億美元現金息票。

這些數據凸顯國際投資者從所持中國開發商股份中收回資金的困難。

中國開發商在房市繁榮時期向海外市場大量借貸,但在2021年房地產巨頭恆大違約後,這些借貸隨之瓦解。中國政府雖採取了相關因應措施,包括降低利率和完成未完工項目,但這一數據也讓人懷疑在香港達成的系列重組協議的可行性,並說明了中國房市放緩的深度。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香港重組顧問說,「不知道有任何現金因為內地(中國大陸)開發商目前的困難而從內地轉移到境外」。

Debtwire分析師Dominic Soon則說,「大家都放棄了。主要問題其實是在岸債務。不解決這個問題,就幾乎沒有資金可以流出」。

與中國內部的債務相比,離岸債券相形見絀,而中國大陸的債務對政策制定者來說是更為嚴峻的挑戰,因為官方正試圖穩定這個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行業。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23年的估計,開發商負債總額為12兆美元。Dominic Soon指出,中國大陸的重組發展比香港滯後數年。

包括恆大在內的少數在香港上市中國開發商在香港面臨清算申請,但這些企業所有的業務幾乎都在中國大陸,受單獨的法律規範管轄,幾乎沒有證據顯示清算程序影響到這些企業在中國大陸的業務。相反地,清算程序絕大多數集中在從這些公司擁有的海外資產中收回價值,以及依賴於中國現金流在數年後最終恢復的重組交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