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貿易戰2.0對中美公司影響將比2018年更嚴重

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已對中國商品加徵20%關稅,4月2日可能進一步調高。路透社報導指出,對中國供應商和美國客戶而言,這次貿易戰將比2018年更加嚴重,因為中國製造商利潤微薄難以再降價,地方政府也因財務困難而難以大方提供補貼。

路透社今日報導,有供應商指出,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工資已上漲2%至5%,而某些行業的原物料成本也在上升,加上海外競爭加劇,川普近期的關稅成為壓垮許多低端製造商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2月4日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3月4日再加徵10%,4月2日還可能進一步調高。

在廣東東莞生產聖誕裝飾品的陳姓業者表示,如今的訂單量只有去年的一半,「價格已經沒有空間再降了。但為了拿到訂單,我們有時不得不降價?我們別無選擇」。他拒絕透露他同意的降價幅度,但表示「我們正在虧損」。

垃圾收集箱公司Citibin創辦人兼執行長皮卡拉齊(Liz Picarazzi)表示,經過兩輪10%的關稅上調,加上美國對全球鋁產品加徵25%關稅,使她目前在中國生產的商品需支付高達52.5%的關稅,她再也無法負擔在中國製造的成本。

她表示,「我的整個業務都是基於7.5%的長期關稅率,這次的關稅變動對我們來說是個巨大衝擊」,她說,即使有預期到加稅,「但沒有任何公司能承受額外的45%關稅。」

路透社採訪10家中國製造商和出口商,以及2名熟悉中國供應鏈的美國零售高層,他們指出,有些美國客戶要求降價10%。但目前的談判結果顯示,供應商平均只能給出3%至7%的折扣。

報導引述史丹佛大學的學術研究發現,2018年每上調1%的關稅,就會讓中國供應商的利潤率下降0.35%。根據路透社對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數據的計算,2018年的貿易戰導致約350萬個中國製造業就業機會流失。分析人士表示,這次的影響規模目前還無法估算。

一些美國客戶認為,中國政府最終會出手,提供額外的稅收減免、租金與水電補貼或其他形式的支持,就像2018年時那樣。但據路透社採訪的多家供應商透露,目前還沒有收到任何新的補助政策。

澳洲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史鶴凌表示,當前中國地方政府負債嚴重,許多都因房地產危機而捉襟見肘,因此無法像以前那樣提供慷慨補貼。他並補充表示,任何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債務的行為,都不會受到中國中央政府的歡迎。

報導指出,北京方面建議出口企業可以轉向其他市場或中國內需市場,但在產能過剩和國內需求疲弱的背景下,這條路同樣艱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