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完結《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 最終章》專訪虛淵玄、西川貴教分享心情與花絮

由台日合作的《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 最終章》劇場版即將在今年 2 月 21 日全台上映,官方為了感謝粉絲的支持,也特別邀請了《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 最終章》眾多嘉賓來台,於明(15)日舉辦特別活動與粉絲互動。

而在明天的活動開始之前,巴哈姆特 GNN 也特別專訪到了《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系列的編劇與總監修虛淵玄,以及為作中角色「浪巫謠」配音演出、同時也為系列作品演唱主題曲的西川貴教,讓兩位與觀眾們分享這十年間與作品共度的回憶以及感觸。






以下即為本次專訪的 Q&A 整理,虛淵玄簡稱為「虛淵」、西川貴教簡稱為「西川」。

Q:西川先生一路為浪巫謠配音至今,有沒有什麼心境上的變化呢?

西川:透過虛淵先生得知這個企劃,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呢。霹靂公司當時根據我的形象設計了浪巫謠這個角色,當我看到成品時,覺得這個角色真的太棒了,設計得非常精美。於是我向虛淵老師詢問是否能讓這個角色登場,最後他在第二季正式登場。

喜歡這個角色的粉絲們也會擔心,在接下來的系列中他會不會消失,甚至在下一季就死了。因此,當作品終於迎來最終章時,我也想對他說聲「辛苦了!」

Q:想請問虛淵老師,這次決定讓《東離劍遊紀》迎來最終章,是否是從一開始就計畫好的、還是在創作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決定?這之中最困難的部分又是哪裡呢?

虛淵:最初並沒有這樣的計劃呢。《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第一季的初衷只是想向日本觀眾介紹台灣的布袋戲,因此當時的製作是以「完整的一部作品」為前提,並未考慮續作。然而,在製作過程中,霹靂與整個製作團隊都非常投入,甚至在第一季還沒結束前就決定製作第二季,讓我有些措手不及(笑)。第二季的內容大多來自靈光乍現的點子,例如有人提議讓曾經在遊戲中登場的角色回歸,或是加入西川老師的角色,於是我們便製作了第二季。

原本的構想是做到第五季,但在製作第三季時遇到了許多挑戰,最後決定將故事濃縮至第四季,並用劇場版作為最終章。這部分是最困難的,因為我們原本計畫的內容需要壓縮,從原定的 26 集濃縮成 12 集加上一部 90 分鐘的劇場版,導致很多角色的登場時間被縮短,沒有太多篇幅能呈現,這點讓人感到遺憾。但從結果來看,劇場版的畫面也大幅的提升,因此也算是這次劇場版的一大看點。






Q:如果有機會能夠與浪巫謠對話,西川先生有什麼話想對浪巫謠說的嗎?

西川:他擁有強大的力量,甚至可能危及他人的性命,這樣的力量對他而言,一定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但他仍然努力以歌聲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這讓我深受感動。在這 10 年間,我也與浪巫謠一同成長,這是一段非常珍貴的經歷。

Q:回顧整部作品,虛淵老師認為《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想傳達的核心概念是什麼?這次的最終章製作過程中,有哪個場景讓您印象最深刻?

虛淵:這部作品原本應該在第一季結束,但因為故事逐漸擴展,才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回顧整個系列,這部作品就像是主角殤不患的成長歷程。他總是在暴雨中奮戰,無論面對何種挑戰,都能找到出路。這也反映了我們在製作這部作品時的心情:充滿試煉,卻也因此激發了更多創意。

這部作品可以說是我們與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晶,因為我們沒有事先確定好後續的發展,所以當收到新完成的片段時,總會充滿驚喜,甚至成為我們發想下一步劇情的靈感來源,進而推動我們往前走。






Q:面對浪巫謠的結局,西川先生有什麼想法嗎?

西川:浪巫謠的故事與成長過程是同步的。在這十年間,他一步步成長,我自己也在飾演這個角色的過程中有了許多體悟。特別是從第三季到劇場版,我深刻感受到浪巫謠在逆境中的成長,這讓我在配音時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Q:除了浪巫謠之外,還有許多極具魅力的角色,凜雪鴉也是其中一位,他的命運是粉絲關注的焦點,在設計他的結局時,虛淵老師最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虛淵:在創作這些角色時,希望他能夠擁有獨特的魅力,並且在故事中扮演關鍵角色。尤其是在劇場版的最終決戰中,每個角色的台詞都充滿了深意,這些對白不只是角色的心聲,也像是我們在製作這部作品時,逐漸找到的答案。

希望大家看完劇場版後能夠有所感觸。這部作品從未被侷限於某種特定的敘事方式,而是在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我希望它能夠鼓勵觀眾,在面對現實世界的不安時,仍然能夠不要害怕、勇敢面對挑戰。

Q:西川先生一路演唱了《東離劍遊紀 最終章》所有的主題曲,其中哪一首最讓您印象深刻呢?

西川:雖然說每首歌都很重要,但這次的片尾曲「VOYAGE」特別具有象徵意義,這首歌也非常契合劇場版的內容。這次的劇場版同時也是整個系列的最終章,即使故事迎來結局,我相信角色仍會存在於觀眾們的心中,這首歌的歌詞中也有「暫時告別」的含意,這只是暫時的分別,搞不好未來的哪天還會在哪裡相會的可能。

此外,這系列作品的旁白原本是由田中敦子老師擔任,但很遺憾的是她已經離世,因為我本來就是她的粉絲,因此這讓我在演唱時特別感慨,也是對她的思念。因此,我希望這首歌能成為觀眾心中的力量,陪伴大家走向未來。

Q:虛淵老師認為《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對未來類似作品的影響是什麼呢?

虛淵:說真的,到了我這個年紀還真的不知道呢(笑)!坦白說,我無法預測未來會如何發展,畢竟我是創作者,無法站在觀眾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我無法想像大家觀看這部作品時的感受,而且我認為我也無需去想像。這方面,我完全可以相信觀眾的感受。

但我相信,創作者傾注熱情的作品,毫無疑問會成為靈感的源泉。我也是從前輩們創作的作品中感受到創作者的熱情,並從中汲取靈感,持續創作。因此,我期待未來也會有類似的影響發生,但具體會如何發展,我無法預測,反而更期待去觀賞與感受這個過程。關於未來是否還會有類似的作品?過去的作品是否仍然影響著未來?這些都需要時間來驗證。當然,這樣的想像與情感或許會突然湧現,粉絲們也可以拭目以待,我自己也很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新的嘗試。

西川:說起來其實日本一直以來也有類似的木偶劇,例如 NHK 或教育台的兒童節目,但過去的人偶劇大多是比較可愛、給小朋友看的節目。然而,《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不僅提升了人偶表演的技術,還融合了 3D CG、動作演出等不同的技術,開創了全新的表現方式。

即便過了十年,這個系列仍然持續吸引著新的粉絲,這讓我相當感動。這對創作者來說是嶄新的經驗與知識。我也期待,這樣的作品會吸引更多的粉絲,一點一點地累積更多的觀眾。

Q:請問西川先生在這次的最終章製作過程中,有沒有哪個場景或橋段是特別讓您覺得團隊表現最精彩的?

西川:當劇情進入魔界後,角色數量大幅增加,可以說是整個系列戰鬥場面的集大成。這次的戰鬥場面也是特別長,包含了許多大規模的激戰場面,因此,這次的作品一定能讓粉絲們透過大銀幕充分享受這場大規模戰鬥的震撼感!






Q:雖然這次是完結篇,但虛淵老師認為未來是否仍有可能以不同形式讓這個世界觀延續?或者還有想嘗試的新計畫嗎?

虛淵:目前《東離劍遊紀》已經有小說和漫畫化的作品,由不同作者所擴展出的世界觀我也非常喜歡。但如果要我自己再製作的話,果然還是希望能以戲偶的形式呈現。從作品開始到現在,看著戲偶演出,時常讓我驚艷和感動。對我來說,這也是一種回歸初心的體驗。

西川:作為粉絲的角度來說,我認為還有許多人尚未接觸過這部作品。當我第一次看到布袋戲時,也感到十分新鮮。所以如果有機會推出其他版本,比如 3DCG 或動畫,讓觀眾先透過這些媒介接觸作品,再回頭欣賞戲偶演出,或許能吸引更多新粉絲。我也期待這部動畫能成為這樣的一個契機,進一步擴展觀眾群。

虛淵:那時候就再麻煩你來唱歌吧!

西川:請務必邀請我!

虛淵:說起來,之前我們也推出過手機遊戲。我自己也玩過,感覺在手機小螢幕上遊玩有些可惜,因為畫面質感覺完全不馬虎,真希望在日本也能玩到呢。






Q:《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系列即將迎來最終章,回顧過去這幾年,兩位有什麼感觸呢?

西川:首先,這十年來的變化,我要向團隊成員們、虛淵老師、還有所有的相關人員等所有人表達由衷的感謝。我們一邊編織故事,一邊共同創作,我自己也有幸能夠在不同的音樂領域進行嘗試和挑戰。因為我們是一起創造故事、共同推動這個作品的,我也參與了許多活動,所以感覺就像與浪巫謠這個角色一起成長了一樣。

虛淵:說實話,我完全沒有「已經過了十年」的感覺,這段時間過得太快了,回首才驚覺時間竟然已經這麼久,真的讓人感到驚訝。

西川:我們也經歷了疫情呢。

虛淵:對呢、也有這些事情呢。這段期間,經歷了刺激的現場製作,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場嶄新的、可能再也不會有的冒險旅程。這是我第一次與海外團隊進行這麼密切的合作,動畫的製作方式大多是固定的,大家已經熟悉了這樣的製作流程,然而這次我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製作方式。我們需要依賴翻譯、使用手機遠端會議,一邊摸索製作方式一邊完成作品,沒想到竟然持續了十年。這真的是一場接連不斷的冒險,我自己感到相當滿足。

Q:對於 AI,虛淵老師有什麼看法?未來是否會應用到創作或演出表現上呢?

虛淵:這話題要聊的話,恐怕要花上一整晚喔(笑)!不過,如果要簡單總結的話,現在流行的那些程式,我其實不認為它們是真正的 AI。我所認為的 AI 是另一種東西,但先暫且不論這點。作為玩具來說,AI 確實很有趣。不過,要成為真正能夠幫助我們這些創作者的工具,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

目前的 AI 對於實際的創作現場來說,並不具備太大的幫助。但如果真正的 AI 出現,或許我們會回頭笑著說:「2020 年代的 AI 只不過是一些玩具罷了。」未來,我們回顧現在的技術時,可能會發現它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在達到真正實用的階段之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現階段,它更像是一種娛樂工具,還無法真正取代人的創造力。

Q:《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系列是以戲偶形式呈現,西川先生對布袋戲的看法如何呢?

西川:就像西方國家的人初次接觸日本動畫時,可能會感到新奇一樣。或許現在除了日本、台灣之外的觀眾,仍然會帶著驚奇與新鮮感來看這部作品,這種感覺就像西方國家的人初次觀看日本動畫時的體驗一樣。我希望布袋戲也能循著類似的軌跡,讓更多人發現它的魅力,甚至成為台灣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Q:最近西川先生在 X(推特)上分享了一些 AI 相關的玩笑,引發討論。請問您對 AI 的看法?未來會考慮運用 AI 進行創作或演出嗎?

西川:是啊,為什麼會這樣呢(笑)?那張照片上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自己也覺得那是一張很棒的照片。但當我上傳到 SNS 後,大家卻說這張照片看起來像是 AI 畫出來的。這讓我感到非常震驚。我忍不住想,這麼完美的笑容,為什麼會被認為是假的呢?

就像剛剛虛淵老師說的,AI 不會自己運作,除非有人為它提供引導。AI 目前仍然是個工具,只有在人類介入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因此現在的 AI 仍然處於工具的階段,還無法自行思考、像人類一樣獨立運作。要讓 AI 真正達到能夠獨立思考、與人類相似的程度,還需要經過許多發展過程。不過,目前 AI 確實能夠簡化一些作業流程。在這方面,AI 確實發揮了一些作用。

至於 AI 的創作能力,虛淵老師的回答讓我覺得很值得深思。現在的 AI,如果沒有人類的指令,就無法完成自己的工作。它仍然無法自主思考。即使使用 AI 來協助工作,人類的介入還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人的引導,AI 也無法真正發揮作用。

最近我正好發行了新專輯,並在日本進行巡演。這次的演唱會中,也實際上有使用 AI 來製作影像內容。在這方面,以往需要搭建大型舞台的場景,例如一些非常昂貴的特效場景,現在透過 AI 可以更精簡化,降低成本。與一般的劇情片或人文劇相比,科幻作品通常需要更高的製作成本。不過,現在因為 AI 的輔助,某些部分的製作變得更精簡了。然而,目前還是需要人來操控 AI,這部分來說感覺是相當有幫助的。

順道一提,現在的我也不是 AI 喔,一切都是真實的喔(笑)!

https://twitter.com/TMR15/status/1886599402086621680


無法取得此篇推文,可能推文已移除或更改隱私設定。



Q:為了製作這系列作品,虛淵老師也經常往返台日兩地,這段時間對台灣有什麼新發現嗎?

虛淵:剛開始來台灣時,我是被美食吸引的。但最近發現,台灣的溫泉也很不錯!日本的旅遊資訊大多介紹台灣的都市地區,但其實台灣的山區風景也很棒。我特別喜歡台灣都市與山區的距離很近,短時間內就能進入一片神秘又寧靜的環境,這點讓我很驚艷。在日本,要找到這麼安靜又神秘的溫泉,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

Q:對於明天即將舉辦大型舞台活動,兩位有什麼期待嗎?

西川:我還記得當時在這部作品的第一季時,我也曾來到這裡,但後來確實已經有 6、7 年沒來了。很久沒有機會與粉絲見面,真的非常期待明天的活動!

虛淵:老實說,我有點緊張。這十年來,我借用了台灣的傳統技藝來創作,而明天的活動,某種程度上是這段旅程的終點。雖然我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成果很滿足,但更重要的是觀眾的感受。不知道大家會如何評價,這讓我既期待又忐忑。






Q:最後,兩位有什麼話想對觀眾說嗎?

西川:首先,真的很感謝大家這十年來的支持,也感謝所有工作人員。就像剛剛提到的「VOYAGE」這首歌,雖然這次是最終章,但我相信未來還會有機會與大家見面,請大家繼續支持這部作品。

虛淵:這十年間的感謝之情,真的無法言喻。這次的挑戰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嘗試,雖然過程中也曾擔心可能會發生一些困難,但我們還是堅持到最後,成功將作品呈現出來。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克服了許困境,最終將這部作品完整呈現給大家,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我由衷感謝所有人的努力與支持。

我也希望,這部作品能夠一直延續下去。更重要的是,希望觀眾們能夠不畏懼語言的隔閡,不論是日本觀眾還是台灣觀眾,都能夠勇敢挑戰新的事物。也希望未來能夠出現更多新的創作者,無論是誰都能夠突破語言的界限,進行更多不同的挑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遊戲新聞
人氣遊戲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