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族小心頸椎退化病變!快看自己有這些症狀,醫師授5招預防


低頭族小心頸椎退化病變!快看自己有這些症狀,醫師授5招預防

從智慧手機的普及以來,低頭看手機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習慣。根據《ElectronicsHub》網站最新統計,台灣民眾每天平均使用手機、電腦和平板等電子產品的時間長達7小時14分鐘,可能比大多數人的睡眠時間還要長。奇美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廖書緯提醒,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的姿勢是導致頸椎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時甚至不到40歲就出現頸椎退化引起神經壓迫問題。

頸椎退化有4階段症狀 可能影響循環導致頭暈頭痛

廖書緯醫師表示,頸椎退化通常有以下4個階段性症狀:

  • 肌肉疲勞疼痛階段:
  • 長時間低頭的不良姿勢會使頸部肌肉和肌腱過度拉伸,導致肌肉僵硬和疼痛。這些肌肉會變得緊繃,失去彈性,造成疼痛,如同長時間拉伸的橡皮筋失去彈性一般。典型的症狀包括:後頸部和上背部的疼痛、僵硬感,以及早上起床後頸部的不適感。這個階段可以透過改變不良的姿勢,進行頸部肌肉的伸展和訓練,並搭配弱效止痛藥物來改善。

  • 頸椎韌帶和關節鬆弛階段:
  • 當肌肉失去張力後,頸部的韌帶和頸後小關節開始承受大部分頭部的重量,韌帶組織是脊柱中主要的穩定結構,儘管其有非常大的強度,但長期不正常受力累積的微小傷害,會造成韌帶及小關節囊鬆弛發炎,這可能導致頸椎骨的排列偏移,椎間盤也會退化。

    從X光檢查可以發現頸椎骨在低頭時微微向前滑動而抬頭時又回到正常位置;另外,也可發現下段頸椎椎間盤高度下降。病人除了原本的肩頸酸痛,還有從頸椎深處的韌帶及關節發出的疼痛,在後頸部兩側和肩胛骨內緣也有明顯痛感,這些痛點不像肌肉疼痛那麼容易確定位置。這是頸椎問題的警訊,如果病情持續發展,大多數病人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術矯正。

  • 頸部神經壓迫階段:
  • 當頸椎的排列滑脫到一定程度,後側的韌帶也因為受傷而逐漸肥厚,再加上椎間盤退化突出,種種變化都會造成脊椎管狹窄,壓迫到頸椎神經根和脊髓神經,造成雙手開始出現神經痛麻的症狀。

    臨床症狀表現常見從頸肩背、手臂、手指有放射性疼痛或同時伴有感覺異常,發病時間久了甚至有肌肉萎縮的現象。嚴重狹窄甚至會導致下肢無力或大小便失禁,病程後期在影像檢查可發現韌帶因為長期發炎而骨化,也就是俗稱的骨刺,頸椎的錯位已固定,不會因為姿勢而有所改變,這樣的病人想要回復正常生活通常需要藉由外科手術的幫助。

  • 脊椎腦底動脈循環不良:
  • 這是個跟頸椎錯位相關但不容易聯想在一起的症候群。頸椎中有2條椎動脈,位於兩側頸椎骨的通道中,供應大腦後半部的血液。頸椎的相對位置可以改變椎動脈的血流,甚至正常的生理性頸部運動(脖子旋轉)已被證明會導致至少一條椎動脈的部份狹窄,最多可達20%或30%。當這些椎動脈的血流不足時,可能會引起脊椎腦底動脈循環不良,導致頭痛、頭暈、眩暈、胸悶、吞嚥、呼吸困難、聽覺或視覺障礙等症狀。

    如何預防頸椎病變? 醫授5招預防方法

    預防勝於治療,廖書緯醫師建議民眾可以透過以下方法來預防頸椎病變,包括:

  • 保持正確的姿勢:
  • 在使用電子設備或工作時,確保頸部保持自然中立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或彎腰。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和桌子,保持正確的坐姿。站立或行走時保持挺直的脊柱,不要駝背低頭。

  • 定期鍛鍊頸部肌肉:
  • 進行頸部和肩部的肌肉鍛鍊,以增強頸部肌肉和韌帶的穩定性。簡單的運動如:頸部毛巾操可以有助於減輕疼痛。

  • 休息和伸展:
  • 在長時間使用電腦或閱讀後,定期休息一下,站起來進行頸部和肩部的伸展運動,以緩解緊繃和減輕疼痛。

  • 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枕頭:
  • 選擇一個符合頸部曲線和睡姿的枕頭,以確保良好的睡眠姿勢。

  • 控制電子設備使用時間:
  • 減少長時間使用手機和平板等電子設備,並盡量保持平視的姿勢,而不是低頭觀看。

    資料來源:奇美醫訊143期-智慧手機時代下的頸椎健康 每個人都應知道的健康知識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頭痛小心是低頭造成的! 醫揪「NG動作」:歪頭脖子夾手機也不OK

    ·天天當低頭族小心頸椎間盤突出! 醫提「1忠告」:只滑10分鐘一樣GG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