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早期症狀難察覺!醫揭「3大警訊」別掉以輕心 這樣做可預防
當你聽到「癌王」這個稱號,你會想到什麼?不是什麼古代暴君,而是醫界公認最難纏的胰臟癌。它因為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被發現時往往已是晚期,因此被冠上這個令人聞之色變的名號。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十萬人中約有五人會罹患胰臟癌,且死亡率逐年上升,已躋身癌症死因的前幾名。這也凸顯出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重要性。
雖然胰臟癌的發病機轉仍有許多待解之謎,但部分危險因子已逐漸明朗。年齡是一大關鍵,50歲以上的族群風險相對較高;此外,家族病史也不可輕忽。在生活習慣方面,吸菸、長期攝取高糖高脂食物、飲酒過量等,都可能讓胰臟處於高風險狀態。醫師形容,這些不良習慣就像一連串的小火星,不斷朝著胰臟這座「沉默工廠」丟過去,一旦失控,就會釀成癌變。
胰臟癌的症狀不易察覺,往往以上腹痛、背痛、體重減輕、黃疸、噁心、消化不良等形式出現,其中最具誤導性的,是腹痛在彎腰後反而會稍有緩解,常讓人誤以為只是肌肉拉傷或胃酸過多。一旦出現莫名體重減輕或食慾變差等狀況,尤其是合併全身無力,應儘速就醫檢查。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可以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如血糖檢測、腹部超音波、CT或MRI)提早發現異常徵兆,爭取黃金治療期。
目前胰臟癌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若病灶尚未擴散,是唯一有機會根治的方法。然而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須輔以化療或放療,目標為延長壽命並提高生活品質。預防方面,最有效的方式仍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少油少糖、多蔬果、戒菸限酒,並維持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尤其是具家族病史或屬高風險族群者,定期檢查就像是給身體的一道「預警系統」,能在癌王現身之前搶得先機。
延伸閱讀
夏秋交替易感冒!中醫授4按摩穴道: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
對話式共讀、指物命名幫助寶寶語言發展! 醫:這種互動方式最有效
- 記者:每日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