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養樂多還輕的早產兒!醫療團隊守住黃金72小時 成功接力讓小生命長大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六個月前的亞東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裡,只有巴掌大、僅有600公克的小粉圓,比一瓶養樂多還輕,肺部尚未成熟,是該院照顧過最年幼的早產寶寶。歷經125天,從呼吸窘迫到脫離氧氣,體重增至3,000公克,終於出院返家。如今小粉圓已重達4,100公克、健康活潑,象徵著早產寶寶的韌性與希望。



黃金72小時搶救 跨科團隊精準守護



小粉圓僅23週便提早報到,亞東醫院立即啟動「極早產照護機制」,給予人工肺泡表面張力素並使用高頻震盪呼吸器,全力守住黃金72小時。這段期間,醫護人員需維持體溫、防止感染、補充營養、監測血氧與呼吸,每個細節都攸關生死。



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任梁翔醫師說明,極早產兒肺部尚未成熟,心臟與腎臟也極為脆弱,從產科、麻醉科到新生兒科皆須密切合作,才能讓寶寶安全度過關鍵時期。



產兒聯手照護 從安胎到重症無縫接軌



當媽媽出現早產徵兆時,亞東醫院產科與小兒科即聯手介入安胎,並準備新生兒重症照護。小兒部主任梁昭鉉醫師指出,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接力,從住院、分娩到出生後的每一步都必須精準銜接,確保母嬰安全。



媽媽回憶,加護病房的日子充滿焦慮,但醫護人員的專業與溫柔讓她撐過難關。團隊在哺乳指導、感染防護與呼吸照護等面向密切合作,讓小粉圓逐漸穩定成長;出院時體重已突破3,000公克,返家兩週後更順利脫離氧氣。



延續照護到家 陪伴早產家庭安心前行



亞東醫院副院長彭渝森表示,早產兒的成長是一段長期旅程,院內採「全程陪跑式照護」,由兒科個案管理護理師教導家長居家照護與急救技巧,並持續追蹤發展與情緒支持。



梁翔主任提醒,早產寶寶居家照護應注意安全睡眠、餵養、感染防護與營養補充;仰睡於獨立小床、母乳為主、勤洗手並避免人潮;高風險族群可與醫師討論RSV與流感疫苗接種。若出現呼吸急促、發紺、體溫異常、嗜睡、嘔吐或尿量減少等情況,應立即就醫。


【延伸閱讀】

早產兒染RSV易重症 單株抗體健保擴增至「未滿36週」一歲內可回院諮詢

出生僅840克!新生兒團隊全心守護早產兒 2個月後順利長大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