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失智新解方!澳洲萬人追蹤研究證實 長者「經常聽音樂」可降失智風險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面對高齡化社會,失智症已成為全球性挑戰。在沒有根治藥物的情況下,如何透過生活習慣延緩大腦退化,成為醫學界關注焦點。澳洲蒙納許大學最新發表的大規模研究帶來好消息,原來每天聽音樂這個看似簡單的習慣,竟有可能是預防失智的關鍵。
萬人追蹤證實 音樂刺激大腦可塑性
研究團隊追蹤超過10,800名70歲以上認知正常的長者,發現經常聽音樂的人失智風險比不常聽音樂者降低39%,輕度認知障礙風險也減少17%。這項發表於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使用澳洲大型臨床試驗ASPREE的數據,參與者都是生活在社區中的健康長者。
研究也發現,經常演奏樂器的人失智風險下降35%,而同時有聆聽和演奏習慣的人,失智風險降低33%。特別的是參與者過去都沒有音樂訓練背景,代表退休後才開始接觸音樂也能產生保護效果。
精神專科洪敬倫醫師指出,大腦老化不只取決於年齡和基因,還能透過環境和生活方式來影響;而音樂會使大腦中負責記憶和認知的灰質區域顯著增加,尤其是與工作記憶相關的小腦,並同時活化額葉、顳葉、小腦等多個腦區,創造豐富的神經刺激環境。
從日常聆聽開始 建立大腦防護網
當人們聆聽或演奏音樂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促進神經新生與神經可塑性。洪敬倫醫師認為這也解釋為什麼許多失智長者即使忘記家人名字,仍能記得年輕時的歌曲並跟著哼唱。
洪敬倫醫師建議如果想要測試,可從每天固定聆聽做起,畢竟規律性比時間長短更重要,每天安排30分鐘到1小時的音樂時光,無論是做家事、散步或放鬆時播放,持續下來就累積對大腦的正面影響。
音樂的選擇也有學問,熟悉且喜愛的歌曲效果最好,若是青春時期常聽的音樂最能喚起深層記憶與情感連結,長者不妨整理一份專屬的懷舊歌單定期播放聆聽。把美妙的音符不只當作是娛樂,還化成延緩大腦老化的日常良方,兩全其美呢!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樂齡生活被「漏尿」困住 單一切口可調式吊帶手術有解
▸兒童近視加速眼球拉長!高度近視風險增 醫給解方預防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 記者:NOW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