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三害」不離手 48歲男喉嚨怪怪已是癌、食道切光光


日常生活「三害」不離手 48歲男喉嚨怪怪已是癌、食道切光光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常生活「三害」不離手,下場嚴重!48歲的張先生長年抽菸、喝酒、嚼檳榔,今年初開始感覺喉嚨有異物感,吞嚥不順,本來以為只是發炎,沒想到就醫檢查卻發現下咽部有腫瘤,進一步胃鏡檢查又在食道中、下段發現癌變,經切片確診為「鱗狀細胞癌」,並已合併淋巴轉移,為第三期食道癌合併第四期下咽癌,必須全食道切除。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洪嘉聰表示,幸運的是,經過化療、放療與免疫治療後,張先生食道、下咽部腫瘤明顯縮小,再透過胸腔鏡、腹腔鏡執行微創次全食道切除手術,並以胃管與頸部食道縫合進行重建,手術後僅需定期藥物治療追蹤。


人體的食道長約25至30公分,上連咽喉、下接胃部,外層為肌肉,內層覆有鱗狀上皮細胞。


洪嘉聰指出,食道癌分為腺癌與鱗狀細胞癌兩種,前者與胃食道逆流相關,常發生於下段或胃交界處;鱗狀細胞癌則多見於食道中段,由刺激性物質引起細胞病變,且因食道與下咽位置相近,有約5%機率合併發生癌症。


洪嘉聰說,因食道缺乏疼痛神經,初期多無症狀,但隨腫瘤擴大,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或體重下降,若未予以治療恐侵犯周邊器官或淋巴。根據臨床數據,食道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可達七至九成,第二期約四至六成,第三期降至二至四成,第四期低於5%,早期發現是治療關鍵。


喉嚨不適應儘快就醫!洪嘉聰提醒,預防重於治療,民眾應避免菸、酒、檳榔,少吃煙燻、香腸等加工食品與過熱湯品,減少長期刺激,降低罹患食道癌風險。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衛福部消滅「直美醫師」! 明年起沒2年PGY不准做醫美、溯及既往


台中、新北也吃到毒蛋 石崇良喊「一顆都不准上市」全台擴大檢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