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潔能源投資領跑 分析:扶植政策浪費但成功

全球清潔能源投資競爭,中國大幅領先,分析認為,中國傾國家之力扶植,不但支持資金較其他國家高兩倍,還願意承受損失,分析認為政策「造成浪費但成功」,暫時落後的美國、歐洲國家已積極調整戰略,努力迎頭趕上。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沒有一個國家達到中國支持替代能源的規模和程度。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2022年全球清潔能源製造業投資中,中國高占85%。

這一數據令美國、歐洲以及其他富裕國家感到警覺,他們正努力迎頭趕上,如今取得些許進展,2023年中國所占比重下降至75%。

這些國家希望糾正以前在產業政策上的失誤,借鏡中國的成功經驗,為本土企業提供巨額補貼,同時試圖阻止有競爭力的中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

但對西方來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的生產建立在國家早期對化工、鋼鐵、電池和電子等行業的扶持,以及對鐵路、港口和高速公路的大量投資基礎上。中共數十年來一直以一黨制國家的權力,調動政府和銀行的全部資源,同時鼓勵私營企業之間的瘋狂競爭。

這些支持包括國有銀行提供的低息貸款和省級政府提供的廉價土地,還幾乎不指望得到支持的公司會馬上盈利。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公共政策學院的教授內梅特(Gregory Nemet)說,像中國這樣做大能帶來巨大的規模經濟,即使行業投資導致產能過剩,抑制企業獲利能力時,中國政府願意承受損失。

曾任美國總統拜登助手、目前是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基金會經濟與社會倡議項目負責人的哈里斯(Jennifer Harris)說,中國在主導全球關鍵製造行業上的成功表明了國家產業政策的可能性和力量,並強調,「這會造成浪費(wasteful)嗎?絕對會」,但「它成功了嗎?絕對是的。」

美國和歐洲國家已下定決心發展其在半導體、電動汽車和電池等先進技術領域的製造能力。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奧托爾(David Autor)說,美中都在尋求清潔能源競賽的領軍地位,但拜登的貿易戰略與中國的有關鍵區別,拜登更注重阻止中國出口產品進入美國,同時阻止中國獲得某些關鍵的美國技術,如先進半導體。他認為拜登的貿易議程「非常、非常富於攻擊性」。

相較之下,中國則注重將低成本出口送往全球市場,同時防止外國公司主導中國的國內市場。

報導認為,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投資比重自85%降至75%,說明西方政策調整已經取得進展。

而國際需要更多合作,在上周舉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財長會議上,官員們發出警告,如果美國和歐洲希望在主導關鍵行業的競爭中趕上中國,就必須協調他們的政策。

美國財長葉倫(Janet Yellen)表示,產能過剩威脅著世界各地企業的生存能力,包括新興市場的企業。關鍵是,「我們要和愈來愈多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國家建立一個明確的統一戰線」。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