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防衛支出10年成長50% 德國防衛預算居冠

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今天發布2025年版軍事平衡(Military Balance)報告。根據IISS預先釋出的資料,全球防衛支出去年實質增長7.4%,總額達2.46兆美元(約新台幣81兆元)。

其中,歐洲去年整體防衛支出較2014年成長50%,德國則成長23.2%,且防衛預算總額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歐洲成員國之中居冠,若與所有北約國家相較,則排名僅次於美國。

至於中國,IISS指出,其軍事現代化3大重點為反貪腐、重組、改革。共軍在建構「智慧化」軍隊方面取得進展。

此外,北京正深化「軍民融合」,包括在軍用、民用領域同時簡化採購流程,強化研發工作。共軍並持續提升聯合作戰能力。

IISS指出,中國去年軍費年增7%,軍費總額約占亞洲整體防衛支出的44%。共軍在許多領域逐步取得新能力,包括持續產出殲-20匿蹤戰機,第3艘航空母艦「福建艦」也開始進行一系列海上測試。一般認為,中共已開始打造第4艘航艦。

IISS今天是第66次發布年度軍事平衡報告,評估全球軍事能力、國防經濟,以及陸、海、空作戰領域的重要發展。報告並更新軍事組織、軍備、防衛支出等資料,涵蓋逾170個國家。

IISS估計,北約目前整體防衛支出總額約1.44兆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北約成員國的支出在北約總額占比少於1/3。

儘管今年6月在海牙(The Hague)登場的北約峰會不排除提出新的防衛支出低標3%,以取代現行的2%,IISS指出,要所有歐洲北約成員國都達到防衛支出占各國國內生產總額(GDP)3%的標準,現階段顯然是無法達成的目標。

根據北約資料,目前仍有8個成員國未達到2014年北約防衛投資承諾設定的「GDP 2%」門檻。

相較之下,俄羅斯軍費年增41.9%,總額達GDP的6.7%。不過,俄羅斯軍事支出難以準確估算,原因包括部分支出是來自國防以外預算(例如用以鼓勵民眾加入部隊的金錢誘因)、或者源自企業「贊助」,且加入部隊的民眾往往被要求自備部分裝備。

IISS另指出,俄羅斯去年損失1400輛主力戰車(MBT)。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