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衰退到美中關稅戰 中國管控經濟言論不手軟

隨著中國內部經濟衰退與美中關稅戰再度開打,中共強化管制內部經濟學者的發言,除了封號手段,發言需報備審查,更甚者可能遭到解職、研究中心被裁撤。

這一問題在疫情解封前已然浮現,當時中國正值「清零政策」是否要持續貫徹的爭論,而內部已對封控政策不滿,外資對中國信心直降的階段。

2022年4月曾任職於交銀國際的中國知名經濟分析師洪灝,他疑似因發表警惕資本外逃、封控防疫影響經濟的言論,社交平台上的帳號隨後都被註銷。同年5月,洪灝因「個人原因」請辭交銀。

同年6月,有中國「最賺錢財經作家」之稱的吳曉波疑似因發表中國經濟惡化的文章,一度在新浪微博與微信被禁言。

經濟學家們直陳中國經濟問題受到官方管控,這一現象並未在封控結束後緩解。疫情結束以來,中國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消費降級、房地產承壓拖累發展、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問題隨封控結束後雪上加霜,在官方仍要求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的論調之下,管控越來越嚴格、言論空間也越來越緊縮。

2024年9月下旬,中國官方釋放一攬子的刺激政策,中國私募基金經理但斌與網紅經濟學家任澤平因對A股看法不一而展開罵戰,他們被認為罵戰過激,同時上升到「愛國」的政治層次,兩人先後「被禁言」。

2024年底,2名經濟學者付鵬、高善文在內部投資講座直陳經濟問題引發迴響。高善文是國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他在2024年12月3日在該公司於深圳舉行的2025年度投資策略會上發表演講,指出疫後中國社會出現「老年人生機蓬勃、年輕人死氣沉沉」的怪現象,且過去3年中國經濟增幅恐被高估10個百分點等看法。

付鵬是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他在2024年11月24日在匯豐集團內部活動演講提到,當今中國在有效需求不足、中產階級殞落下,官方救經濟措施已無法像2008年般奏效。

但隨之而來的是2人社群帳號被封,中國還在事後下達通知,要求加強對首席經濟學家的聲譽風險管理,明確要求經濟學家對外參加活動、發表言論要事先報備與審查,並要對擬聘任人員的背景展開調查。

要求加強對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自律管理」,這表示監管收緊,形同禁評經濟。

在這次的美中互掐脖子的「對等關稅」與「反制關稅」戰之下,付鵬仍未收手,他再度直言,川普此舉是採購商對供應商的常見策略,若「掀桌子」不參與談判,形同放棄投標機會,將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

現尚不知道付鵬的此次論調是否會再被官方「檢驗」,但能夠確定的是,在中國談論經濟且涉及與官方「唱反調」的言論,可能已有行業風險。

在個人層次之外,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昨天宣布,撤銷「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港媒星島日報認為,研究中心被裁撤可能與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有關。

朱恒鵬在2024年春天傳因涉嫌「妄議中央」被查處,他當時批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國內經濟的管理。

此事件最後導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所長、書記、副所長全部更換,被形容為該所的「政治地震」。

另有一說法指出,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被撤銷之前,該中心的學者賀濱被發現在社群平台發文,批評中方同等加關稅的反制措施。

不論該中心實際被裁撤的原因為何,因言論而造成研究中心被影響是不爭事實。

疫情解封後,經濟學界從個人到機構都難逃中國官方強化言論審查的手段,就如同北京官方時常強調社科院的,「政治性是第一屬性、講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講政治凌駕在一切觀點之上。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