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學院制度爭議 學者饒毅力挺「4+4」
中國輿論近日掀起對非醫科生取得醫學博士制度的熱議,起因是懷疑有人以特權入校,繼而又質疑時間壓縮下的醫學教育品質。學者饒毅今天撰文力挺這項俗稱為「4+4(年)」的醫學博士制度,並點出中國醫生培養漫長、收入不高的現實。
4月份,一則對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副主任醫師肖飛的檢舉,引發外界對於其外遇對象董襲瑩的關注。董襲瑩畢業於美國大學的經濟系,後來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的「4+4」(4年非醫科學士+4年醫學博士MD)學制,正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將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網友還質疑其博士論文「只有」30頁,中國學術論文網站「知乎」已將其發表過的多篇論文下架。
中國多數醫學生想取得博士學位要花費12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PhD)、最快也要連讀8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MD),這些都是在大學部就讀醫學院的情況下,而提供連讀8年的醫學院並不多,門檻也很高。相較之下,協和醫院的「4+4」學制顯得「太過容易」。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前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今天在其微信公眾號「饒毅科學」發文,表示醫生培養不是表面在醫學院的年數越多越好、學位越多越好,畢業後的實習、實踐很重要。
他說,中國今天的現代醫學教育,百分之百是舶來品,協和醫學院1919年成立,引用的是美國模式。在8年制醫生出現之前,中國大量的醫學院是5年制、少數是6年制。「行醫本身,並不需要8年制」,從歐洲和中國來看,5/6年制的醫生,完全可以勝任一般醫療。
他說,美國的「4+4」醫學制度,前面4年的大學階段不限科系,但多數會要求大學先修過統計、物理、化學、生物中的一、兩門,後面4年在課程上與歐洲、中國5/6年制類似,沒有超出範圍。
饒毅解釋,協和醫學院新的「4+4」制度,從以前的前4年只是生物系,改成與美國一樣的可以其他專業學位畢業。但協和擔心生物基礎不夠,最新要求生物要有25個學分,遠遠高於美國全部醫學院對於入學前在大學階段的相關要求。
培養醫生的教育體系多樣,在美國還有年限更長的「4+6」,但饒毅指出,這醫學院的6年有3年全部是研究,醫學只有3年,「無論何種學制,無論對外宣傳如何,其實超出3年的其他年學習的要麼是基礎(非醫學)、要麼是臨床實習」。
他表示,中國醫學教育從5/6年制為主,走向8年制,有多種原因,其中一種就是對比美國的學制,「當然不能否認還有8年制有助於部分畢業生追求美國收入、去美國行醫的心理因素」。
在論文要求方面,他指出,美國的醫學博士,只有醫學教育,完全沒有論文要求。協和醫學院的博士學位,長期也與全中國的醫學學士一樣,並無研究論文,而且醫學教育內容並無二致。但是中國普遍認為,博士就要研究論文,「長期爭論、沒有定論」。
饒毅說,中國對醫生的尊重一般,而收入遠低於美國。美國的醫生高收入有社會原因,也有歷史原因。在讀書和剛剛畢業階段,中國醫學生和醫生對於學習時間和收入對比,會出現焦慮、焦躁。但他也點出,醫生的工作每天都可以幫助人,這是不同的人生意義。
一名在上海行醫的醫生告訴中央社記者,包括台灣在內,很多國家都設有學士後醫學系,並有一些入學要求。他認為,此次中國網友甚至醫學圈的反彈,更多是對照自身境遇的相對剝奪感,也反映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下,民眾普遍對特權階級或有錢人更加反感。
對於醫生肖飛、董襲瑩引發的這一連串有關醫德、醫療安全乃至於特權及醫學教育的爭議,中國國家衛健委1日表示,已成立調查組,將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將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4月份,一則對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副主任醫師肖飛的檢舉,引發外界對於其外遇對象董襲瑩的關注。董襲瑩畢業於美國大學的經濟系,後來進入北京協和醫學院的「4+4」(4年非醫科學士+4年醫學博士MD)學制,正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將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網友還質疑其博士論文「只有」30頁,中國學術論文網站「知乎」已將其發表過的多篇論文下架。
中國多數醫學生想取得博士學位要花費12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PhD)、最快也要連讀8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MD),這些都是在大學部就讀醫學院的情況下,而提供連讀8年的醫學院並不多,門檻也很高。相較之下,協和醫院的「4+4」學制顯得「太過容易」。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咨詢委員會學部委員、前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今天在其微信公眾號「饒毅科學」發文,表示醫生培養不是表面在醫學院的年數越多越好、學位越多越好,畢業後的實習、實踐很重要。
他說,中國今天的現代醫學教育,百分之百是舶來品,協和醫學院1919年成立,引用的是美國模式。在8年制醫生出現之前,中國大量的醫學院是5年制、少數是6年制。「行醫本身,並不需要8年制」,從歐洲和中國來看,5/6年制的醫生,完全可以勝任一般醫療。
他說,美國的「4+4」醫學制度,前面4年的大學階段不限科系,但多數會要求大學先修過統計、物理、化學、生物中的一、兩門,後面4年在課程上與歐洲、中國5/6年制類似,沒有超出範圍。
饒毅解釋,協和醫學院新的「4+4」制度,從以前的前4年只是生物系,改成與美國一樣的可以其他專業學位畢業。但協和擔心生物基礎不夠,最新要求生物要有25個學分,遠遠高於美國全部醫學院對於入學前在大學階段的相關要求。
培養醫生的教育體系多樣,在美國還有年限更長的「4+6」,但饒毅指出,這醫學院的6年有3年全部是研究,醫學只有3年,「無論何種學制,無論對外宣傳如何,其實超出3年的其他年學習的要麼是基礎(非醫學)、要麼是臨床實習」。
他表示,中國醫學教育從5/6年制為主,走向8年制,有多種原因,其中一種就是對比美國的學制,「當然不能否認還有8年制有助於部分畢業生追求美國收入、去美國行醫的心理因素」。
在論文要求方面,他指出,美國的醫學博士,只有醫學教育,完全沒有論文要求。協和醫學院的博士學位,長期也與全中國的醫學學士一樣,並無研究論文,而且醫學教育內容並無二致。但是中國普遍認為,博士就要研究論文,「長期爭論、沒有定論」。
饒毅說,中國對醫生的尊重一般,而收入遠低於美國。美國的醫生高收入有社會原因,也有歷史原因。在讀書和剛剛畢業階段,中國醫學生和醫生對於學習時間和收入對比,會出現焦慮、焦躁。但他也點出,醫生的工作每天都可以幫助人,這是不同的人生意義。
一名在上海行醫的醫生告訴中央社記者,包括台灣在內,很多國家都設有學士後醫學系,並有一些入學要求。他認為,此次中國網友甚至醫學圈的反彈,更多是對照自身境遇的相對剝奪感,也反映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下,民眾普遍對特權階級或有錢人更加反感。
對於醫生肖飛、董襲瑩引發的這一連串有關醫德、醫療安全乃至於特權及醫學教育的爭議,中國國家衛健委1日表示,已成立調查組,將對發現的違法違規問題將依法依紀嚴肅處理。
- 記者:中央社記者張淑伶上海2日電
- 更多國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