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中國間諜活動 印度新規撼動監控產業

路透社報導,官方文件和公司電子郵件顯示,全球監控設備製造商近幾週就引發爭議的安全新規定槓上印度主管機關。

根據新規定,監視器製造商必須提交硬體、軟體和原始碼,以供印度政府實驗室評估。

這項安全測試政策引發業界警告供應中斷風險。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和外國企業早已為了監管問題和部分人士認為的保護主義問題爭端不斷。

根據一名參與決策的印度高階官員說法,新德里當局的做法部分是因為擔憂中國高度發展的監控能力。2021年,莫迪當時資淺的資訊科技部長告訴國會,政府機構中有100萬支監視器來自中國企業,且存在將影片資料傳輸到海外伺服器的漏洞。

根據4月實施的新規定,中國海康威視、小米和大華、韓國韓華(Hanwha)及美國摩托羅拉系統(Motorola Solutions)等製造商必須將監視器提交印度政府實驗室測試後,才能在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銷售。這項政策適用自4月9日以來製造或進口的所有網路連線監視器型號。

根據官方紀錄,印度官員4月3日會見韓華、摩托羅拉、博世(Bosch)、漢威(Honeywell)和小米等17家國內外監控設備製造商主管,其中許多製造商表示,他們尚未準備好符合認證規定,並遊說延後實施,但未成功。

官方紀錄顯示,印度政府在拒絕他們的請求時說,印度的政策是「因應真正的安全問題」,必須執行。

製造商表示,測試能力不足、工廠檢查冗長及政府對敏感原始碼的審查是大問題,導致業者很慢才獲得批准,可能打亂基礎設施和商業計畫。

韓華南亞主管杜貝(Ajay Dubey)4月9日在致印度資訊科技部的電郵中說:「這個產業將損失數以百萬計美元,撼動整個市場。」

中國英飛拓(Infinova)印度分公司上個月告訴印度資訊科技部官員,這些規定構成挑戰。銷售主管查納納(Sumeet Chanana)在4月10日電郵中表示:「原始碼共享、韌體升級後重新測試以及多次工廠審核等預期會嚴重影響內部時程。」

台灣晶睿通訊(VIVOTEK)印度主管古拉提(Sanjeev Gulati)同日警告印度官員,「所有正在進行的計畫都將停止」。他本月告訴路透社,公司已提交產品申請,希望「盡快獲得批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