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重要的事: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
哥譚(Gotham Capital)資本公司創辦人,著有投資暢銷書《超越大盤的獲利公式:葛林布萊特的神奇法則》(The Little Book That Still Beats the Market),其以對非理性投資行為的敏銳洞察而大獲成功。
評註者:保羅‧喬森 Paul Johnson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善於將市場智慧融入他的證券分析和價值投資課程。
評註者:賽斯‧卡拉曼 Seth A. Klarman
包普斯特集團(Baupost Group)總裁,著有投資經典《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譯者:蘇鵬元
清華大學經濟系碩士,曾為《天下雜誌》出版部資深編輯、《新新聞》資深記者、《商業周刊》研究員。股齡15年,編輯過多本商管書、股票書,希望能藉由選書、編輯、翻譯,幫助更多好書出版。
歡迎指教:h9437@yahoo.com.tw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價值投資哲學的精準詮釋
文/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霍華?馬克思這本《投資最重要的事》是價值投資界備受推崇的一本書,同時也是巴菲特的推薦書之一。本書和其他詮釋價值投資概念的著作並不一樣,它沒有教基本面財務比率的分析,也沒有提出選股的財務指標,更沒有不斷的重複價值投資已經廣為人知的基本概念。
相反的,他以實踐者的角度闡釋他的投資哲學,同時帶給讀者深入又獨到的觀點,因為霍華?馬克思擁有以下與眾不同的特點:
一、他有卓越的思考能力
霍華?馬克思最為人所知的概念就是「第二層思考」,在談第二層思考之前,我們先想什麼是「第一層思考」。所謂的第一層思考就是反射性思考,簡稱捷思法,捷思法是人大腦自動內建的思考模式之一,用來幫助我們有效率的處理許多生活瑣事,這些事情通常重視的是滿意度而非卓越的成果。
但是投資需要的是卓越的成果,要有卓越的成果就必須踏入第二層思考的領域。第二層思考就是「深入思考」,它會消耗腦力的運算能量,所以很少人願意遵行,就算願意也不見得做得到,因為深入需要傑出的洞察力,擁有傑出洞察力的人又是少數,但這卻是成功投資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二層思考不單單是本書第一章節的主題,同時也展現在這本書的所有觀念之中,如果你的腦力跟不上他的第二層思考,這本書對你而言就沒有幫助;反過來想,如果你跟得上他的思考模式,那就會帶給你巨大的收穫。
二、他有驚人的理性
投資不單單需要深入思考,還要正確的決策,才能讓思考發揮功效。正確的決策展示在理性思維之中。霍華?馬克思在本書的所有文章皆展示了驚人的理性思考模式,他將投資的主題切割成許多次要主題,並且將主題根據思考的順序和重視的程度做出不同章節的安排順序和分量。
接著他精準定義每個投資的主題,這些定義區分了學理和實務上的限制與盲點,並且將兩者進行連結,重新精準的詮釋。這種工程學的思考方式加上精準的定義就代表了與眾
評註者:保羅‧喬森 Paul Johnson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善於將市場智慧融入他的證券分析和價值投資課程。
評註者:賽斯‧卡拉曼 Seth A. Klarman
包普斯特集團(Baupost Group)總裁,著有投資經典《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譯者:蘇鵬元
清華大學經濟系碩士,曾為《天下雜誌》出版部資深編輯、《新新聞》資深記者、《商業周刊》研究員。股齡15年,編輯過多本商管書、股票書,希望能藉由選書、編輯、翻譯,幫助更多好書出版。
歡迎指教:h9437@yahoo.com.tw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價值投資哲學的精準詮釋
文/雷浩斯(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霍華?馬克思這本《投資最重要的事》是價值投資界備受推崇的一本書,同時也是巴菲特的推薦書之一。本書和其他詮釋價值投資概念的著作並不一樣,它沒有教基本面財務比率的分析,也沒有提出選股的財務指標,更沒有不斷的重複價值投資已經廣為人知的基本概念。
相反的,他以實踐者的角度闡釋他的投資哲學,同時帶給讀者深入又獨到的觀點,因為霍華?馬克思擁有以下與眾不同的特點:
一、他有卓越的思考能力
霍華?馬克思最為人所知的概念就是「第二層思考」,在談第二層思考之前,我們先想什麼是「第一層思考」。所謂的第一層思考就是反射性思考,簡稱捷思法,捷思法是人大腦自動內建的思考模式之一,用來幫助我們有效率的處理許多生活瑣事,這些事情通常重視的是滿意度而非卓越的成果。
但是投資需要的是卓越的成果,要有卓越的成果就必須踏入第二層思考的領域。第二層思考就是「深入思考」,它會消耗腦力的運算能量,所以很少人願意遵行,就算願意也不見得做得到,因為深入需要傑出的洞察力,擁有傑出洞察力的人又是少數,但這卻是成功投資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二層思考不單單是本書第一章節的主題,同時也展現在這本書的所有觀念之中,如果你的腦力跟不上他的第二層思考,這本書對你而言就沒有幫助;反過來想,如果你跟得上他的思考模式,那就會帶給你巨大的收穫。
二、他有驚人的理性
投資不單單需要深入思考,還要正確的決策,才能讓思考發揮功效。正確的決策展示在理性思維之中。霍華?馬克思在本書的所有文章皆展示了驚人的理性思考模式,他將投資的主題切割成許多次要主題,並且將主題根據思考的順序和重視的程度做出不同章節的安排順序和分量。
接著他精準定義每個投資的主題,這些定義區分了學理和實務上的限制與盲點,並且將兩者進行連結,重新精準的詮釋。這種工程學的思考方式加上精準的定義就代表了與眾
-
新聞關鍵字:
投資、 華爾街日報、 巴菲特
‧ 投資 、 價值 、 思考 、 要點 、 風險 、 霍華 、 市場 、 馬克斯 、 第二層 、 巴菲特 、 重要 、 備忘錄 、 大師 、 報酬 、 投資人 、 了解 、 橡樹 、 資本 、 卓越 、 價格 、 深入 、 產生 、 本書 、 葛林 、 精準 、 主題 、 推薦 、 哲學 、 錯誤 、 兩遍 、 作者 、 這本書 、 必讀 、 法則 、 管理 、 創辦人 、 擁有 、 所有 、 智慧 、 每個 、 問題 、 理性 、 正確 、 效率 、 策略 、 一本 、 簡介 、 洞見 、 資產 、 表現‧ 卓越 、 成長股 、 所有 、 加入 、 偉大 、 標準 、 幫助 、 投資人 、 千億美元 、 空頭 、 克里斯多夫‧戴維斯 Christopher C. Davis 、 董事長 、 4. 、 專注 、 條件 、 上市 、 打開 、 管理 、 正確 、 最佳 、 基本面 、 投資最重要的事 、 霍華‧馬克斯 、 估計 、 心理面 、 許多 、 筆記 、 新新聞 、 資本 、 腦力 、 Paul Johnson 、 成為 、 關係 、 安全邊際 、 看到 、 Gotham Capital 、 著有 、 判斷 、 鐘擺 、 價值 、 泡沫 、 進攻 、 作家 、 分析 、 謝劍平 、 處理 、 中華電信 、 標的 、 The 、 股神‧ 美國 、 霍華.馬克斯 、 巴菲特 、 TCW 、 馬多夫 、 克里斯多夫‧戴維斯 Christopher C. Davis 、 蘇鵬元 、 布魯斯‧葛林瓦德 、 雷浩斯 、 Davis Advisors 、 霍華 、 謝劍平 、 橡樹資本管理公司 、 金融所 、 華爾街日報 、 洛杉磯 、 葛林布萊特 、 霍華‧馬克斯 、 馬克斯 、 千億美元 、 Margin of Safety 、 The Vanguard Group 、 中華電信 、 華.馬克斯 、 紐交所 、 Market 、 000億美元 、 華爾街 、 約翰‧伯格 、 普斯特集團 、 台灣 、 保羅‧喬森 Paul Johnson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 、 清華大學經濟系 、 股齡‧ howard marks 、 TCW 、 4. 、 Warren Buffett 、 Berkshire Hathaway 、 John C. Bogle 、 The Vanguard Group 、 Peter Lattman 、 Wall Street Journal 、 Seth A. Klarman 、 The Baupost Group 、 Howard Marks 、 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 、 Christopher C. Davis 、 Davis Advisors 、 Joel Greenblatt 、 Gotham Capital 、 Paul Johnson 、 Baupost Group 、 Margin of Safety
- 新聞來源:PChome書店
- 更多生活新聞 »
‧
投資
、
價值
、
思考
、
要點
、
風險
、
霍華
、
市場
、
馬克斯
、
第二層
、
巴菲特
、
重要
、
備忘錄
、
大師
、
報酬
、
投資人
、
了解
、
橡樹
、
資本
、
卓越
、
價格
、
深入
、
產生
、
本書
、
葛林
、
精準
、
主題
、
推薦
、
哲學
、
錯誤
、
兩遍
、
作者
、
這本書
、
必讀
、
法則
、
管理
、
創辦人
、
擁有
、
所有
、
智慧
、
每個
、
問題
、
理性
、
正確
、
效率
、
策略
、
一本
、
簡介
、
洞見
、
資產
、
表現
‧
卓越
、
成長股
、
所有
、
加入
、
偉大
、
標準
、
幫助
、
投資人
、
千億美元
、
空頭
、
克里斯多夫‧戴維斯 Christopher C. Davis
、
董事長
、
4.
、
專注
、
條件
、
上市
、
打開
、
管理
、
正確
、
最佳
、
基本面
、
投資最重要的事
、
霍華‧馬克斯
、
估計
、
心理面
、
許多
、
筆記
、
新新聞
、
資本
、
腦力
、
Paul Johnson
、
成為
、
關係
、
安全邊際
、
看到
、
Gotham Capital
、
著有
、
判斷
、
鐘擺
、
價值
、
泡沫
、
進攻
、
作家
、
分析
、
謝劍平
、
處理
、
中華電信
、
標的
、
The
、
股神
‧
美國
、
霍華.馬克斯
、
巴菲特
、
TCW
、
馬多夫
、
克里斯多夫‧戴維斯 Christopher C. Davis
、
蘇鵬元
、
布魯斯‧葛林瓦德
、
雷浩斯
、
Davis Advisors
、
霍華
、
謝劍平
、
橡樹資本管理公司
、
金融所
、
華爾街日報
、
洛杉磯
、
葛林布萊特
、
霍華‧馬克斯
、
馬克斯
、
千億美元
、
Margin of Safety
、
The Vanguard Group
、
中華電信
、
華.馬克斯
、
紐交所
、
Market
、
000億美元
、
華爾街
、
約翰‧伯格
、
普斯特集團
、
台灣
、
保羅‧喬森 Paul Johnson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
、
清華大學經濟系
、
股齡
‧
howard marks
、
TCW
、
4.
、
Warren Buffett
、
Berkshire Hathaway
、
John C. Bogle
、
The Vanguard Group
、
Peter Lattman
、
Wall Street Journal
、
Seth A. Klarman
、
The Baupost Group
、
Howard Marks
、
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
、
Christopher C. Davis
、
Davis Advisors
、
Joel Greenblatt
、
Gotham Capital
、
Paul Johnson
、
Baupost Group
、
Margin of Saf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