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春秋:史密斯夫婦樂活印度

孟買春秋:史密斯夫婦樂活印度

孟買春秋:史密斯夫婦樂活印度
作者:喬伊斯、菲爾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22-06-17 00:00:00

<內容簡介>

來自台灣的喬伊斯和來自英國的菲爾,以國際記者的敏銳觸角與人文關懷,攜手寫下史密斯夫婦在印度四年的喜怒哀樂 。

印度的亙古與創新、混亂與多彩、變易與不易……
全都在生活中體驗,交織成一段永難忘懷的孟買春秋。

外派記者怎能錯過印度?
不可思議、充滿挑戰的印度!

印度的色彩味道還有混亂,
無時無刻不挑戰你的感官情緒,讓你隨之起伏。

喬伊斯:
將近十年後這本一直在我心中珍貴角落的書,得以修訂增文再版,當年的喜怒哀樂雖不再讓我激動不已,繞樑三日卻不足以形容今日重返舊作的萬般滋味。

校對時我時而忘情微笑時而熱淚盈眶,彷彿還在那個喧囂混亂五味雜陳的城市裡,可以聽見看見尼爾生、愛爾卡、亞莎、伊格保王子、吉米大爺、門房岡古……

菲爾:
令人屏息的不僅僅是這個文化古國的大和多元,還有難以想像的貧窮和流浪街頭的小乞丐,而就在你為他們感到萬分悲傷的時候,一無所有的春秋百姓所展現出無比的韌性以及單純直接的快樂,又讓你會心一笑。……

我曾告訴喬伊斯,在印度的日子就像上學,當時再怎麼恨得牙癢癢的一切,事過境遷,留下的只有美好的部分,即使不美也不恨了,就像這本書裡我們一起經歷過的故事一樣,一輩子忘不了。

★本書特色:

外派記者怎能錯過印度?
不可思議、充滿挑戰的印度!

印度的色彩味道還有混亂,
無時無刻不挑戰你的感官情緒,讓你隨之起伏。

★名人推薦:

【真心推薦】
史進德(David Schlesinger)|前路透社全球總編輯
袁韻璧|前輔大外語學院副院長
張瑞夫|《生活在他處》作者
船橋彰|《印度以下,風景以上。》作者
盧秉承|前孟買台商會會長
魏淑貞|玉山社出版公司發行人
──聯袂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口碑好評】

喬伊斯帶著身為記者的敏銳和台灣人的熱情來到孟買,透過她生動的筆,書中的王公貴族和市井小民娓娓道出屬於今日印度的百樣生活,也讓聽故事的人,走了一趟印度之旅。
——史進德(David Schlesinger) 前路透社全球總編輯

喬伊斯用她敏銳的觀察力、善感及樂於助人的心,把她住在印度四年的經驗,用極具感染力的文字,與去過或是沒去過印度的讀者分享她的《孟買春秋》。且聽喬伊斯娓娓道來她與伊斯蘭王子伊格保的邂逅,還有更多動人的喜怒哀樂。
——袁韻璧 前輔大外語學院副院長

喬伊斯的文字太有畫面了,彷彿書裡藏了鏡頭,帶領讀者穿梭印度市街、豪門院邸、雨季中的書店、板球俱樂部的青草地⋯⋯她毫不吝嗇地把你絕不會知道的孟買都寫進這妙趣橫生的春秋傳記,令我憶起印度之旅啼笑皆非卻難以自拔的時光。
——張瑞夫 《生活在他處》作者

作者長達四年的孟買之行是旅者的極高待遇,喬伊斯寫的是生活在其中的「我們」,而非旅行至別處的「他們」,是給親人朋友的家書春秋,而非指證歷歷的戰國罪狀,不可思議之餘也一起跳起了華麗的印度歌舞。
——船橋彰 《印度以下,風景以上。》作者

《孟買春秋》是所有遊人旅印前必讀的生活聖經,喬伊斯以恢宏的國際觀、詼諧的筆調,深切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大小事,帶領讀者神遊印度;她的故事帶出印度真正面貌,不可思議的、可笑的、可悲的、可嘆的,隨著書中文字轉折,讓你身歷其境。
——盧秉承 前孟買台商會會長

《孟買春秋》的文章,是讓我兩眼發亮的新發現!曾經是路透社記者的作者,寫在她身邊流動的人們與事物,看似日常的小紀錄,但如果從生活文化來看,卻讓我們看到豐富有趣的印度;我更喜歡的是,這些文字裡面「溫柔的人味」!
——魏淑貞 玉山社出版公司發行人

<作者簡介>

喬伊斯與菲爾

喬伊斯輔大英文系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路透社擔任新聞助理幫外國記者翻譯打雜,接著當記者跑股市外匯、跑兩岸關係。接著外派新加坡,跑原油、跑大宗物資兼學改稿、學電視製作。雖不懂體育,畢業後沒寫過中文新聞,也到雪梨採訪千禧年奧運發中文稿。

新聞路線跑過一輪,在炎熱的南洋遇見來自英國的同事菲爾,決定隨他搬到雪梨不當記者了。本以為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過著每天面對雪梨歌劇院的高品質生活,怎奈四年過後,路透社告訴菲爾:前進一團混亂的南亞!

在孟買喬伊斯以台灣人的眼光探索印度,從令人抓狂的日常瑣事看風俗民情,也試著退一步設身處地。她與舊社會的伊斯蘭王子和新社會的孟買名流喝茶吃飯,也在貧窮的伊斯蘭教區和光腳街童一起識字畫圖,躡腳屏氣穿梭於又髒又臭的貧民窟捕捉畫面。對一般人認為落後可怕危險的印度,她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度過多彩多姿,令人回味無窮的四年。

如今菲爾在歷經路透社亞洲金融總編輯、紐澳大洋洲分社社長、南亞總編輯、北亞總編輯,又回鍋南亞總編輯之後,離開三十多年的駐外記者生涯,與喬伊斯進入半退休狀態。兩人在八里左岸和普羅旺斯之間移居,展開孟買春秋之後的候鳥生活。

孟買春秋專頁:www.facebook.com/mumbaidays
孟買春秋部落格:daysmumbai.blogspot.com

★內文試閱:

‧作者序

喬伊斯說
每個人在生命的某個階段,都有一部春秋正在上演,那幾年我的春秋在孟買。
十分幸運在台灣長大,離開後跟著菲爾的工作,毫無準備進駐人口就要趕上中國的印度,多數女人穿著紗麗或是傳統長衫,多數男人上唇蓄鬍眉心點了朱砂痣,人人開口說話便要搖頭晃腦。
空氣中瀰漫著香料咖哩和垃圾汗臭,凡事少了邏輯多了混沌的印度。
在人口和台灣相當的孟買,因為只有兩人生活,簡單安穩無虞,我得以在每天七手八腳和印度的不可思議奮戰之餘,停下腳步深呼吸一口氣去看見貧窮髒亂背後的另一種美好;也得以即便凡事毫無邏輯匪夷所思,還是試著用在台灣耳濡目染的待人之道,去掀開這個神祕古國的多變面紗,去體會她千年傳統下和故鄉一樣的敦厚善良。
《孟買春秋》大部分是在離開印度之後完成的,離開了有距離凡事看得更清楚,但又似乎因此在我和印度之間升起一抹淡淡的薰香,若有似無把一切變得浪漫。健忘如我,孟買在我腦海中卻從未褪色模糊,當年凡事種種分毫未忘。
當初信手拈來記錄自己印度生活的文字最後成書,在修訂落筆前未曾打稿的幾十篇文章過程中,重新住了一回孟買。校對時我時而忘情微笑時而熱淚盈眶,彷彿還在那個喧囂混亂五味雜陳的城市裡,可以聽見看見尼爾生、愛爾卡、亞莎、伊格保王子、吉米大爺、門房岡古⋯⋯
將近十年後這本一直在我心中珍貴角落的書,得以修訂增文再版,當年的喜怒哀樂雖不再讓我激動不已,繞樑三日卻不足以形容今日重返舊作的萬般滋味。
如果《孟買春秋》能讓聽故事的人用稍稍不同的角度心態去看印度,或是任何我們陌生的國度,那會是我無心插柳最開心的事。

菲爾大爺說(喬伊斯忠實翻譯)
當我們搭上離開孟買的飛機前往香港去辦理我進入中國工作的記者簽證時,我必須承認四年南亞記者生涯以來,第一次覺得鬆了一口氣。
採訪孟買恐怖攻擊手肘感染後開刀的縫線還在,和海關周旋搬家報關的繁文縟節猶如噩夢般不肯離去,甚至到了機場還要被蒼蠅般的苦力不停糾纏。在飛機起飛那一刻,如果人間有天堂,我們一定是在往天堂的路上。
但千萬不要誤會,我愛印度,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只不過印度不僅讓你筋疲力竭,還有股魔力顛覆你對許多事物的看法,甚至改變你的性格。
我親眼目睹喬伊斯從一個既溫柔又善解人意的台灣女子,在窗簾店無法按時交貨還膽敢嘻皮笑臉羅織謊言時,轉眼化身為一尾讓人退避三舍的響尾蛇。數不清多少次喬伊斯因為印度的食古不化提高音量,我在眼見店員身陷台灣龍捲風還要結結巴巴辯解之際,連忙逃到店門外避風頭。身為一個英國人,我對這些店員寄予無限同情。
我最喜歡的一句印度口頭禪「不然呢?」(What to do?)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之下用來表示「沒辦法」不打緊,還常被拿來當成任何一件事的擋箭牌,外加無所謂地聳聳肩。正當喬伊斯被一件天方夜譚般的事氣得七孔生煙時,不知死活的印度人輕描淡寫說出「不然呢?」,還要搖頭晃腦加上一句「太太,放輕鬆。」(No tension, madam.)於是她的憤怒和沮喪瞬間再創新高,我再度逃離現場。
不可思議的是,儘管天天沒完沒了應付令她抓狂的人事物,喬伊斯卻毫無保留愛上印度,她身邊三教九流的印度人說也奇怪,挨罵還願意與她成為莫逆,毫無疑問印度是除了台灣以外她最愛的國家了。
我常被問及為什麼喜歡印度,我的回答是每天在工作上或是生活中,都會面臨一個兩個甚至更多沒經歷過的狀況,或是狂喜,或是驚恐,或是憤怒,或是哀傷,或是沮喪,但無論如何絕對不是一成不變,沒有一刻讓人感到無聊。
令人屏息的不僅僅是這個文化古國的大和多元,還有難以想像的貧窮和流浪街頭的小乞丐,而就在你為他們感到萬分悲傷的時候,一無所有的春秋百姓所展現出無比的韌性以及單純直接的快樂,又讓你會心一笑。印度的色彩味道還有混亂,無時無刻不挑戰你的感官情緒,讓你隨之起伏。
我曾告訴喬伊斯,在印度的日子就像上學,當時再怎麼恨得牙癢癢的一切,事過境遷,留下的只有美好的部分,即使不美也不恨了,就像這本書裡我們一起經歷過的故事一樣,一輩子忘不了。

‧摘文

從雪梨到孟買
離開雪梨前往孟買那天是個萬里無雲的好天氣。
車子經過雪梨海港大橋時,心底微微抽了一下,真的要離開這個美麗的城市了。坐落湛藍海水中的雪梨歌劇院在南半球夏日艷陽下閃閃發亮,看著海灣裡的點點帆影,彷彿只是去旅行而不是離開。
我們住的灣景公寓在雪梨港北邊,有個夢幻的地名叫薰衣草灣,落地窗外一覽無遺的雪梨歌劇院和雪梨大橋。我漫步於乾乾淨淨的雪梨港邊,菲爾搭渡輪去上班。
吃的是農民市場買來最新鮮的蔬果海鮮,喝的是直接從水龍頭流出來的水,呼吸的是少有污染的新鮮空氣,面對的是乾淨到連鯨魚也游進來的藍色港灣。我們租露營車在澳洲和紐西蘭各處小旅行,和朋友健行野餐喝咖啡逛美術館,看戲品嘗葡萄酒聽爵士樂團。
低調安靜,悠閒自在,一塵不染的第一世界。
在我四十歲生日那天,也是我們在雪梨住了三年後,菲爾接受了路透社南亞總編輯的新工作,負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斯里蘭卡和其他南亞小國。孟買是我們的新家。
朋友笑說菲爾已經做過全路透社最好的工作,住在港邊百萬豪景的頂尖公寓,該是受苦的時候了。甚至開玩笑:你犯了什麼大錯,路透社要把你從雪梨下放到孟買?接著擔心的問:喬伊斯願意嗎?
我願意嗎?台北土生土長的我,大學畢業進入路透社,接著外派新加坡,認識了從倫敦外派新加坡的菲爾。我的生活只有台北、新加坡和雪梨,是毫無波折的玫瑰色。菲爾雖說多年來周遊列國,一樣也是四平八穩。
外派記者怎能錯過印度?亂七八糟、不可思議、充滿挑戰的印度!

在搖頭晃腦的印度工作
當我將住在孟買描述為一種幽閉恐懼症時,我的朋友總是覺得很奇怪,印度是如此廣闊無邊!但這卻是最精確的描述,因為我的印度生活主要圍繞著辦公室,如果還包括晚上在電話裡與歐洲或美洲總部的新聞會議,每天工作的時間通常超過十二個小時。
我曾經對紐約辦公室的同事發了一頓脾氣,因為他們安排在早餐時間,也就是孟買的午夜,跟我進行電話會議。接通電話之後他們花了好幾分鐘閒聊誰喝什麼咖啡,誰在吃什麼口味的甜甜圈,但我只想趕快結束可以上床睡覺。
長時間在辦公室裡並且要在重大新聞突發時隨時待命,是我長久以來的工作型態,加上孟買是個狹長的半島,我們四年中的兩個住處都在孟買的最南端,因此除非你想與孟買交通奮戰六個小時出城去,否則活動的範圍就局限在南孟買的家、辦公室和板球俱樂部之間。
作為路透社南亞總編輯,除了新聞採訪、管理記者,我還必須與業務部門密切合作,甚至面對客戶,並且在對內對外決策過程中,維護編輯部門的利益。在孟買工作的最後一年,想到即將要把印度職場的一切拋在腦後,我總是不自主嘴角上揚,並且很確定日後對此我絕對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懷念。
搬到印度之後我很快就開始搖頭晃腦,畢竟每個和我說話的人都是如此,很難不被傳染。而抵達孟買一陣子後我才明白,印度著名的搖頭晃腦在不同的場合,搖晃的程度、頻率和角度,有各式各樣的意義,其中的奧妙只能意會難以形容。⋯⋯

恐怖份子來了
那天是十一月二十六日,印度最盛大的節日排燈節過後不久,街上還殘餘著歡樂氣氛,大約晚上九點,窗外忽然一聲巨響。
菲爾皺起眉頭走到陽台:「怎麼回事?」我關上電視倒了杯水:「肯定是貧民窟裡瓦斯桶爆炸,要不就是排燈節沒放完的鞭炮。」菲爾進屋拿起遙控器轉到新聞台,一邊拿起電話打給攝影記者,他們的消息通常最靈通。我翻了翻白眼:「睡覺了!」
此時電視螢幕下方的跑馬燈打出南孟買克拉巴大道(Colaba Causeway)上,孟買年輕人和外國觀光客最愛的利奧波德咖啡館(Leopold Cafe)外發生槍擊,電話那頭的記者正在前往克拉巴大道的路上。我心想可能是販毒的黑道集團搶地盤,菲爾已經更衣準備出門,克拉巴大道離我們住的杜佳瑪塔不過十來分鐘腳程。
我繼續看電視,漸漸發現情況不對了。先是咖啡館外的槍擊,接著孟買的維多利亞火車總站也出現持槍者盲目掃射無辜的民眾。我連忙打電話:「你在哪裡?你知道火車站出事了嗎?」電話那頭是前所未有的緊張口吻:「我沒事,我現在正往泰姬瑪哈旅館去,那裡也出事了。」
平日熙來攘往的南孟買忽然詭異地安靜了下來,也許是大家已經看了電視報導,沒人在街上閒逛全都回家了。菲爾在黑暗中慢慢前進,一方面擔心跑步惹怒流浪狗,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持槍者是不是躲在暗處,看見有人狂奔也許要開槍。⋯⋯

暗夜中的採訪
對任何記者來說,爆炸聲絕對是新聞對你發出趕快去調查的信號,但是要如何判斷值不值得,或者是不是新聞?在孟買,它可能是貧民窟裡的瓦斯桶爆炸,可能是喜歡熱鬧的印度人沒有理由放鞭炮,也可能是恐怖份子丟的手榴彈。爆炸的源頭不一定是新聞,不過一旦有點疑慮,你就得去看看。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三晚上八、九點左右的情況就是如此。
當時我在杜佳瑪塔家中,應付完印度令人筋疲力竭的一天,正打算早點睡覺,但我得立刻出門,因為隱約的機關槍聲就在不遠處。這也可能是幫派械鬥,尤其在孟買這樣的城市裡黑道火拼並不罕見。突發新聞的本質就是你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除非趕至現場。然而隨著槍聲的增加,很明顯是出事了。
我在背包裡塞了記事本和幾支筆、記者證、錢、手機和衛星電話、備用電池。大型恐怖攻擊期間,當局可能會迅速關閉手機網絡訊號,好讓恐怖份子無法彼此聯繫,衛星電話讓我可以隨時和在辦公室發稿的同事聯絡。背包裡還有一瓶水和一些穀物棒,以防得整夜待在外面。
幾十年的經驗告訴我突發事件不會等人,我很快把需要的裝備再檢查一遍,臨行前喬伊斯塞給我一瓶消毒噴霧和一瓶防蚊液。
出門後我朝著槍聲的方向小心前進,很幸運槍聲持續了一段時間,因此辨識方位並不困難,事發地點似乎只離杜佳瑪塔幾百公尺遠。靠近現場時槍聲戛然而止,但我顯然是來對了地方,因為馬路上一輛被炸毀的摩托車殘骸散落四處。這是猶太教聚會場所被襲擊的現場,就在觀光客熙來攘往的克拉巴大道盡頭。
因為引擎機組是車輛唯一能擋住子彈的部分,我躲在路邊一輛小卡車引擎旁,低聲打電話給我在新德里的副手,讓印度分社的社長透過我的描述,把這個新聞經由即時外電傳到全世界。因為我住在新聞現場附近,因為我毫不猶豫出門一探究竟,我在時間上擊敗所有對手,這是一個爆炸性的獨家快報,國際媒體接著跟進。⋯⋯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