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發炎體質:終結自律神經失調、精神不濟、消化不良等問題,還你年輕不生病的身體
逆轉發炎體質:終結自律神經失調、精神不濟、消化不良等問題,還你年輕不生病的身體
作者:陳俊如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4-03-20 00:00:00
<內容簡介>
鼻子過敏、失眠、皮膚起疹、肩頸痠痛、記憶力衰退……
每5人就有1人,身體正在「發炎」!
中醫博士以近20年臨床經驗,解析六大體質的成因及症狀,
從〔生活改善〕×〔運動建議〕×〔飲食保健〕×〔中藥調養〕方面,
幫助你快速自我檢測,從根本找回健康與活力。
✦三伏貼可以改善虛弱體質嗎?
✦為什麼換季時,身體容易不舒服?
✦如何從中醫角度,改善三高問題?
▼結合現代醫學與中醫觀點,讓你輕鬆調整,啟動與生俱來的自我修復力!
一般外觀常見的「紅、腫、熱、痛」症狀,屬於急性發炎,然而,還有一種症狀較輕、容易被忽略的,即是身體的隱形殺手──「慢性發炎」。它會以「容易疲倦、心情低落、腰痠背痛、腸胃敏感、皮膚發癢或紅腫」等症狀呈現,在體內慢慢侵蝕你的健康,時間一久甚至會造成嚴重、不可逆的傷害。
▼你的體質正處於「平、虛、濕、痰、瘀、結」哪個階段?
✦平性體質──精力充沛、積極樂觀
✦虛性體質──畏寒乏力、氣血不足
✦濕性體質──油光滿面、多痘多瘡
✦痰性體質──身體肥胖、經常便祕
✦瘀性體質──形體消瘦、容易感冒
✦結性體質──肌肉僵硬、急躁煩悶
透過書中的量表與描述,輔以舌象判讀方法,觀察你體質的現況,再從中藥、針灸、運動、飲食、睡眠、情緒、日常生活等面向著手,減少對藥物的依賴,並破除中醫學上的迷思,讓忙碌又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生活中那些小病痛的你,重獲健康。
【特別收錄】給現代人的運動處方&中藥及保健品知識&四季保養之道
★專家推薦:
何宗融(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
林源泉(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孫茂峰(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
陳光偉(台北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任)
陳彥元(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教授)
陳俊良(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長)
徐棟英(《核心逆齡節拍超慢跑》作者)
夏詩閔(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特聘教授)
黃澤宏(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部主任)
──專業推薦
本書能夠讓廣大的讀者,更深入理解中醫學是如何詮釋「體質」的差異,並找出個人化的治療方式。大家都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體質狀態,朝著更健康的方向邁進(摘自推薦序)。
──林源泉/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現代人談癌色變,但不只是癌症,許多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高血脂症、腎臟病,甚至如過敏性鼻炎、肥胖、記憶力衰退、失眠焦慮都和慢性發炎有關。而中醫強調全人醫療,預防醫學,上工治未病,每人皆有屬於自己的體質特點,本書將人體區分為六種體質,透過迅速、簡單、有效的中醫藥調理,達到陰陽平衡,遠離慢性發炎,是非常值得推薦的一本好書。
──陳俊良/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長
★目錄:
推薦序 帶你從體質的角度,來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態/林源泉
第一章 現代人疾病的根源
疾病的本質是什麼?談蹺蹺板平衡
啟動身體的自癒能力
慢性發炎會有什麼症狀?
現代人為何深受慢性發炎所苦?
為什麼有些人的身體會反覆發炎?
中藥迷思破解
【醫學小講堂】關於服藥的正確知識
第二章 自我體質檢測──檢視你的發炎狀態
從歷代中醫名家的觀點來解析體質
六大體質如何形成?對應的六大體質分型說明
六大體質的發展進程
自我舌象判讀
自我症狀評測表:找出你的體質分類
體質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造成的?
【醫學小講堂】體質的常見問題大揭密
第三章 「平」性體質──精力充沛、積極樂觀
何謂平性體質?
平性體質的特徵
如何維持健康的身體?平性體質的保養建議
哪些症狀可以從中醫角度來解決?
【醫學小講堂】需要留意的身體小病痛
第四章 「虛」性體質──畏寒乏力、氣血不足
何謂虛性體質?
虛性體質常見的症狀與疾病
虛性體質的保養建議:滋陰養血、防止腎虛
給虛性體質的中藥小百科
給虛性體質的保健品知識
【醫學小講堂】中醫裡常使用的三伏貼是什麼?
第五章 「濕」性體質──油光滿面、多痘多瘡
何謂濕性體質?
為何台灣人常常受濕氣所擾?
濕性體質常見的症狀與疾病
為何有些人在換季時,容易關節痠痛?
濕性體質的保養建議:排濕熱、預防脾虛
給濕性體質的中藥小百科
給濕性體質的保健品知識
【醫學小講堂】濕氣纏身怎麼辦?
第六章 「痰」性體質──身體肥胖、經常便祕
何謂痰性體質?
濕氣是如何變成痰的?
痰性體質常見的症狀與疾病
當脾胃功能不好時,會對人體產生哪些影響呢?
面對三高問題,平時應該如何調養?
痰性體質的保養建議:從調氣開始,健胃顧脾
給痰性體質的中藥小百科
給痰性體質的保健品知識
【醫學小講堂】「三高」與你的飲食息息相關
第七章 「瘀」性體質──形體消瘦、容易感冒
何謂瘀性體質?
中醫裡的氣血指的是什麼?
在中醫觀點裡,如何看待自律神經失調?
瘀性體質常見的症狀與疾病
瘀性體質的保養建議:通經、活絡氣血
給瘀性體質的中藥小百科
給瘀性體質的保健品知識
【醫學小講堂】關於針灸的那些事
第八章 「結」性體質──肌肉僵硬、急躁煩悶
何謂結性體質?
結性體質常見的症狀與疾病
女性常見的巧克力囊腫,該如何改善?
吃中藥四物湯會長子宮肌瘤嗎?
惡性腫瘤可以吃中藥嗎?會不會讓腫瘤越補越大?
給結性體質的保養建議:調節情緒、防止體內缺氧
給結性體質的中藥&保健品知識
【醫學小講堂】四季的調養提案
第九章 以均衡運動,來有效改善體質
生活型態轉變所帶來的影響
運動為何這麼重要?
人體健康的泉源:營養、睡眠、運動
如何讓身體適能均衡發展?
讓你保持健康的週間運動規劃
讓你快速上手的運動內容菜單
適合現代人的運動處方
將運動融入你的日常生活
<作者簡介>
陳俊如
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臺灣大學EMBA財金碩士、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現任京禾中醫診所院長、臺北市中醫師公會監事、全國中醫藥聯合會理事。
曾任長庚醫院中醫部醫師、臺大傳統醫學社指導老師、健保局審查醫師、黃庭醫學會理事、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各大健康節目顧問醫師、漢方醫美保養品公司執行長。
專長為自律神經失調、睡眠障礙、不孕症、小兒過敏、免疫系統失調、體重管理、運動傷害等。
行醫近二十年,站在中西醫整合的專業以及自身營養醫學的背景,以淺顯易懂的白話文詮釋艱澀難懂的古中醫概念,且就中醫理論基礎提出疾病進程的新觀念。在其臨床治療中,亦協助導正許多民眾的健康觀念,透過中醫藥順勢治療以及現代醫學的運動訓練方式,解決患者免於不必要的手術並減少過多化學藥物依賴的問題,讓身體回復自癒能力,協助民眾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內文試閱:
•推薦序
帶你從體質的角度,來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態
林源泉/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認識俊如醫師已將近十多年之久,從其早期的通俗醫學書籍到近期的出版作品,看得出一位優秀的醫師在學術歷程與臨床經驗上的思路不斷地前進。本書提到在人體的奧妙裡,中醫學的「體質」理論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若比喻為一幅複雜的繪畫,體質即是其中的色彩與紋理,影響著整幅畫面的美麗與和諧。從中醫的智慧裡,我們可以汲取許多關於體質的寶貴知識,這些知識帶領著每個人更妥善地照顧自己,並進一步預防疾病的發生,以及保持身心的健康。
「身體是一座小宇宙,體質是其靈魂之窗。」這句話提醒了我們,身體是一個微妙又神奇的系統,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體質則如同指南針一樣,引導我們走上健康之路。
在體質的分類中,本書提到了全新的概念「平、虛、濕、痰、瘀、結」六大類型。這些分類並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概念,而是對我們健康狀態的一種警示。從平和體質到結滯體質,這是由健康到疾病的過程,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中醫的觀念和理論,告訴每個人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狀態,以免健康逐漸惡化。
「治未病」是中醫觀念裡的一句至理名言,強調預防勝於治療。從體質的角度來理解自己的身體特點,有助於我們提前預防疾病的發生。正如一位智者所言:「明智者看見問題的發生,智慧者看見問題的消失。」而本書則扮演了讓我們維護健康的最佳橋樑,提醒大家保持警覺,隨時調整自身的生活方式。
最後,我們要知道,雖然大家有自己所屬的體質,卻也是會變動的。正如大自然的萬物一樣,身體也充滿了變化與活力。通過適當的調整和照護,大家可以試著改變自己的體質狀態,朝著更健康的方向邁進。俊如醫師的這本書,想必能夠讓廣大的讀者,更深入理解中醫學是如何詮釋「體質」的差異,並找出個人化的治療方式。
•摘文
第一章 現代人疾病的根源(摘錄)
【疾病的本質是什麼?談蹺蹺板平衡】
人的一生,永遠會歷經生、老,病,以及人生的終點。只要生命存在,就必定會遇到大大小小身體不適的疾病狀態。我們仔細回想便會發現,小病從環境中的微生物、各式病原體感染的大小感冒、流感,以及這幾年全球風行的COVID-19等等,都是人體與環境相互不斷在適應的過程中,身體所產生的各種反應。然而,近年來卻開始出現了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自律神經失調……甚至各種免疫系統失調與癌症,這些非得靠藥物才能穩定控制的疾病。
我時常會以「不平衡的蹺蹺板」,來解釋疾病的本質。健康的身體,如同兩端平衡的蹺蹺板,當蹺蹺板傾斜30度時,還可以輕易回到平衡,不過一旦傾斜到60度甚至90度,就要花上更大的力氣才能拉回平衡。
換句話說,只傾斜30度時,或許透過自我調理,不用依靠藥物就可以輕鬆讓身體恢復正常運作;然而,一旦傾斜超過45度,光靠自我的修復能力可能就不夠了,但由於這時候仍屬於「亞健康」的狀態,透過適當的醫療方式還能夠推身體一把,協助我們將平衡再度拉回;不過,若傾斜到90度時,恐怕就得終生依賴藥物以維持機能了,也就是服用長期慢性處方箋。
【啟動身體的自癒能力】
在門診中,我時常會告訴患者,如果服用藥物真的可以讓疾病改善7至8成,停止用藥後還可以維持6到7成的正常機能,這樣的治療才是有意義的治療,否則,就只是過一輩子的「藥罐人生」。
無奈的是,大部分的西藥難以有效改善身體疾病,特別是針對一些退化性疾病,有些藥甚至只會越吃越多……不過,以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一旦得到了某些疾病,確實是不容易逆轉,比方說糖尿病。然而,如果大家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在生了病之後依舊沒有任何改變與調整,那麼,也就不能埋怨「為什麼吃藥都不會好了」。
因此,在本書中,我要告訴各位的是,人類「聰明的身體」其實都有一定的自癒能力,至於該如何啟動身體的自癒能力,則可以透過自然療法,包括中藥、針灸、運動、飲食、睡眠以及良好穩定的情緒來啟動。任何的藥物都不如身體自己修復來得有效,而服用中藥的目的也是為了啟動自我修復力,比方說,植物性的中藥來自大自然的精華,服用中藥等於是間接藉由大自然的力量,來改善身體小宇宙的不平衡狀態。
此外,透過正確的健康保健觀念以及改變過去不適當的習慣,相信大家能夠漸漸改善目前的健康狀態。值得一提的是,身體的健康狀態會隨著年齡而逐漸衰退,這是生物自然的老化現象,如同一台老車,性能和可操控性絕對不如新車來得優秀。因此,面對身體的自然老化,我們該如何做到自我保養與調理,讓人生過得有品質,而不是晚年以後只能在輪椅上或床上度過呢?我想,這才是每個人要努力追求的部分。
【慢性發炎會有什麼症狀?】
接著,回到本書的主題。事實上,許多現代疾病都是由慢性發炎造成的,為了保持健康,我們首先要認識「何謂發炎」以及它對人體帶來的影響。
慢性發炎是一種體內的免疫反應,其特點是發炎反應持續存在數週、數月,甚至數年。與急性發炎不同,慢性發炎是持續性的炎症狀態,通常是體內對某種慢性刺激或持續性損傷的反應。
在慢性發炎的過程中,免疫細胞可能無法完全有效地清除引起發炎的刺激物,使得這些細胞在受損組織中漸漸累積,進一步增加了炎症的後續反應。
簡單來說,慢性發炎猶如身體的小火苗,會在許多地方放火,但是,往往不容易覺察,許多人都等到著火時,才發現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最常見的慢性發炎症狀,包括粘膜系統發炎,小從口腔黏膜的潰瘍、過敏性鼻炎、胃發炎、皮膚搔癢等,嚴重一些的如同肥胖症、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高膽固醇血症、糖尿病、高尿酸、關節炎、記憶力減退、失智……再者甚至包含各式各樣的腫瘤等等,這些都源自於身體的慢性發炎所造成。
【中藥迷思破解】
隨著資訊越來越發達,近幾年也引發了現代人對中醫、中藥的各種討論,甚至有媒體曾報導過「中藥會導致人中毒」的新聞,加深了大家對中藥的疑慮。尤其是新冠肺炎盛行期間,經常出現相關的討論,接下來,將針對幾個常見的迷思來詳細說明。
✦迷思一:吃中藥安全嗎?
所有的中草藥都來自於大自然,包括動植物、礦物,真菌類……所有在典籍上有記載的中藥,都是經過數千年的使用經驗以及不斷反覆驗證其療效,因此,並不是所有的草藥都是中藥。有許多草藥其實是屬於各地方的民間草藥,有些人時常會把民間草藥與中藥混為一談,民間草藥大多是地方性的植物藥材,使用人口少,使用經驗依各地方有所不同,對於身體的療效也比較無法如同典籍中記載的中藥材來得清楚,甚至連藥物毒性都未必清楚。所以,報章雜誌及媒體也時常分不清楚是中藥材還是民間草藥,民眾誤食後出現問題都認為是中藥有問題,其實並不然。
✦迷思二:大家說中藥有重金屬及農藥殘留,事實上是這樣嗎?
許多人時常誤解長期服用中藥會有副作用,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以科學中藥粉來說,目前的藥粉都是經過GMP藥廠檢驗合格才可以出貨,因此,重金屬及農藥殘留完全不會存在。
而大家所熟知藥效更佳的水煎藥,也就是過去阿公阿嬤會去傳統中藥房配的藥帖,回家後依照一定水量比例放在瓦斯爐上煎煮後的藥液。一般而言,我們服用的是將藥材高溫煎煮後的藥汁,藥渣則會直接倒掉,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許多植物的重金屬是存在於植物纖維上,並不會隨著煎煮的過程進入藥汁中,再者,經過高溫煎煮以後,大部分農藥都已經揮發掉了,剩下的藥汁其實就是這一帖藥材中的天地精華,是非常珍貴而且比藥粉更有效的,所以大家可以安心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