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校園雙語環境優化~第三屆「臺灣數位生醫EMI聯盟」跨校教師社群實體交流會議在中國醫藥大學舉行,

推動校園雙語環境優化~第三屆「臺灣數位生醫EMI聯盟」跨校教師社群實體交流會議在中國醫藥大學舉行,
第三屆「臺灣數位生醫EMI聯盟」跨校教師社群實體交流會議於7月9日在中國醫藥大學舉行,今年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國立中正大學等五所盟校,40多位教師代表熱情參與,郭樹勳副校長開幕致詞時,肯定聯盟教師們勇於接受EMI教學挑戰,即便台中風雨交加,亦不減師生對EMI推動的投入與交流熱誠,展現跨校合作推動雙語教育的堅定決心。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自112學年度起,攜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與高雄醫學大學,共同成立「臺灣數位生醫EMI聯盟」,目的在推動教育部「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促進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並提升英語授課知能;隨後於113年與114年陸續邀請臺北醫學大學與國立中正大學加入,也積極串聯臺灣北、中、南地區的生醫領域EMI師資,推動專業課程的英語教學,建立共享資源平台與共同發展策略。

中國醫藥大學郭樹勳副校長與醫學院蔡崇豪院長開幕致歡迎各校師生蒞校交流,郭樹勳副校長致詞肯定聯盟除每月定期舉行線上經驗交流會外,每年七月也輪流舉辦實體交流會議,促進跨校教師實質互動與教學理念的深化交流,讓EMI教學推展之路更為穩固。

蔡崇豪院長在會中分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院推動EMI的經驗,蔡院長表示,EMI課程推動初期,面對不少質疑與挑戰,包含學生對以英語授課的焦慮與國考語言不一致的疑慮,因此師生心理上的「心理障礙(mental barrier)」需要時間克服。

蔡崇豪院長強調,EMI課程著重互動性,學生進入EMI課程前須有充分準備,教師也應於課前提供專業術語背景資料,以降低學生的不安與提升學習成效。蔡院長進一步表示,儘管EMI計畫設有諸多KPI,真正的目標應是讓師生與行政團隊都能在其中找到學習樂趣與探索動機,才能永續發展。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盧柏樑院長、國立中正大學理學院陳永恩院長、國立陽明交通大學EMI課程教學與學習中心副主任盧家鋒教授,以及臺北醫學大學教務處雙語推動中心主任高祖仁主任受邀擔任開場貴賓,盧柏樑院長以「種子理論」比喻EMI推動,期許夥伴學校共同耕耘,成就未來成果;盧家鋒教授則表示,聯盟邁入第三年,重點並非僅是改變數據,而是轉化臺灣教育體質,朝向互動式學習的文化邁進;高祖仁主任則表示,他接任後深感責任重大,並期待未來北醫能持續與聯盟成員深化合作,也誠摯邀請明年各校師生到北醫交流。

當天上午場活動聚焦於五所盟校分享EMI計畫的執行成果與策略,並由EMI教學助理(TA)現身分享實務經驗;分享主題涵蓋EMI推動委員會建置、校園雙語環境優化、系統化師資培訓、建立EMI學習文化、課程品管與TA培訓制度等,皆顯示TA在協助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角色愈發重要,對於課堂互動與學習成效提升具關鍵意義。

下午場邀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教學部劉淳儀老師與楊勝彰老師,分別帶來兩場精彩的專題講座,主題為「EMI課程的AI活用心法」。內容涵蓋AI筆記工具NotebookLM於資料整理與重點提取上的應用,以及Gamma+簡報工具如何提升設計美感與溝通力,提供參與者許多可立即應用於教學實務的AI技巧,廣受好評。

在講座結束後,與會師生搭乘專車轉往本校英才校區,參訪歷史悠久、文化資產豐富的立夫中醫藥博物館;該館為臺灣首座中醫藥博物館,館藏豐富,蘊含豐厚的教學與文化價值,透過本次導覽,師生深入了解中醫藥發展脈絡與古人醫藥智慧,增進跨文化知識。

「臺灣數位生醫EMI聯盟」提供生醫領域參與EMI教學的教師與學生一個珍貴的交流平台;今年實體會議不僅拓展了參與者的國際視野,更為未來的EMI教學創新與跨校合作奠定深厚基礎,展現聯盟共學共進的精神與願景。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