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新竹六燃大煙囪」 見證竹科的前世今生

二戰期間日本在新竹興建第6座海軍燃料廠,被稱為「六燃」,它曾經見證3段歷史,也見證新竹科學園區的前世今生。近期出版的繪本「新竹六燃大煙囪」,訴說這段往事。

繪本由由陽明交通大學策畫、繪本作家王春子執筆。陽明交通大學「六燃博物館團隊」主持人賴雯淑在書序中表示,新竹「六燃」交疊了3場戰爭:二戰、國共內戰以及冷戰,3場戰爭的故事交錯重疊在此,使這裡成為記憶所繫之所,歷史疊加之地。

賴雯淑說,日本人為因應南進政策所需的軍事燃料設施,任務是生產航空用燃料添加物-異辛烷。整個廠區佔地約100萬坪,接近280公頃,範圍約是目前新竹市光復路二段兩側的土地,跟公道五路之間,包括中油油庫、工研院、清華大學、光復中學、清大校園、清大夜市和部分交大宿舍。

賴雯淑表示,當時日本人會選在這裡蓋燃料廠,是因為竹東盛產天然氣,因此在1936年設立「台灣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是台灣最早成立的工業研究機構;而源頭來自頭前溪的隆恩圳和汀甫圳,能提供乾淨的水;另外便利的鐵道設施有利於糖、煤、物料的運輸。

賴雯淑表示,戰後這裡的天然瓦斯研究所幾經改組更名,成為現在的工研院;清大和交大先後於1956、1958年在新竹復校;同時因為優秀的科技人才、工業研究的量能與水電等條件的匯聚,促使新竹科學園區於1980年代在這裡成立。

王春子也在書中「後記」提到首次探訪「六燃」的經驗,印象最深刻是走到2樓時,敞開的屋頂陽光灑下,旁邊矗立著大煙囪,一間間小房舍就直接加蓋在二戰的遺構上,「我就在依著工廠地形而長出的房子裡繞來繞去,直覺這裡簡直是魔幻的建築」。

王春子說,過去的時光就像舊照片,她在繪本中使用色系區分時代,日治時期是日本海軍的淺藍色,眷村時期是空軍的卡其色;此外,文字也參考了許多文獻和紀錄片中的對白,「一方面呈現真實性,一方面也像爺爺奶奶和孩子說故事一樣」。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