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踏藝術家胡嘉赴日演出 新作「奔」表達台灣處境

應日本CONTE Dance Production製作人森(山鳥)拓之邀,舞踏藝術家胡嘉赴日參加「京都台北 舞踏旅情」演出新作「奔」,以全黑棉被隱喻隨身行囊,如流浪者隨遇而安,象徵台灣從暗中誕生。

台灣猴鶴雙形拳第三代傳人、也是滅劇場的創辦人兼藝術總監胡嘉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奔」這部作品長度約25到30分鐘,他以全黑棉被裹身,隱然反映台灣的國際定位與自我認同,希望透過舞踏藝術表達台灣的韌性與未來希望。

胡嘉表示,「奔」的靈感源於孩子般的無拘無束,象徵各種自由奔放,「孩子是未來的象徵,透過藝術的力量,希望可以激勵每個人為未來努力。」胡嘉說,期待台灣的下一代未來,不受框架制約,「記得路是自己走出來的,路就在前方,台灣現下的處境,不也正是自己走出了自己的路。」

為了完成這個創作,胡嘉與尺八演奏家上村風穴數月以來以線上會議溝通編舞與音樂,胡嘉坦言,「雖然辛苦,但效果意外的好。」胡嘉說,要讓日本藝術家點頭合作,勢必要有可以說服的理由,「我們以禪的精神對話,就像是打開熱點,持續專注,雙方都可以迅速接收到彼此的心意,也看到日本與台灣舞踏交流的可能。」

「京都台北 舞踏旅情」活動由日本北海道CONTE Dance Production製作人森(山鳥)拓策劃發起,希望搭建起促進日台之間舞踏藝術交流與合作的橋梁,這次將在深具影響力的今貂子舞踏研究所舉行。除了演出外,也將以工作坊與深入座談,探討舞踏在當代文化中的角色與意義。

演出內容除了胡嘉的舞踏創作「奔」之外,來自京都的今貂子、村上璃子與木原由美等資深舞踏藝術家也將有舞踏作品演出。

胡嘉說,舞踏也被稱作黯黑藝術,舞者塗滿白粉、全身赤裸,展現扭曲、吶喊與苦痛感,過去舞踏在日本也曾因形式聳動,遭到日本當局禁止,現在則成為日本藝術的代表形式之一。

胡嘉說,舞踏可以說是日本的民族文化復興運動,二戰之後為了重新提振戰敗日本的民族信心,日本藝術家持續發揚舞踏藝術,「我自己則是10多年前的演出,有觀眾看到我的創作,認為與日本舞踏精神相呼應,但我的表演完全是台灣藝術文化的基底培養而來。」

胡嘉說,舞踏常被誤以為是鬼怪般的舞種,過去他獨力創辦「台灣國際黯黑舞蹈藝術節」,就是讓更多人認識這種打破形式、表現內心真我的演出。胡嘉將自己塗白,覆蓋住五官與身體,「我的身體從觀眾看來就像一面鏡子,讓觀眾透過我的表現自我投射,進而觀照自我。」

胡嘉以台灣傳統武術結合現代舞踏藝術,展現生命的柔弱與堅韌,融入對命運的反抗、愛與自由的追求,呈現真正的無我狀態武道精神,他說:「人生很短暫,對於我自己的人生,我想用舞蹈來說話。」雖然在台灣推動舞踏藝術十分辛苦,但胡嘉認為只要持續耕耘,一定會有迴響。

滅劇場受邀「京都台北舞踏旅情」活動赴日,7月20日及21日在京都今貂子舞踏研究所演出。胡嘉表示,「京都台北舞踏旅情」今年在京都舉行,2025年將移師台北,希望可以持續開展日本與台灣的藝術文化交流。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