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論》臺灣應成立新的軍校體系來應對安全威脅嗎?/魯云湘

《海峽觀論》臺灣應成立新的軍校體系來應對安全威脅嗎?/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當今的中華民國,其治權為臺灣、澎湖、金門、馬祖與外離島地區,早已是名副其實的島嶼國家。然而,我國所面對的威脅,是具備核武優勢,並企圖在亞太地區打造區域強權的中國大陸。在兩岸如此權力不平衡的情況下,臺灣是否有必要另設新的軍校體制?

米爾斯海默於《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中,提到一個國家、一個政權,其地面力量比獨立的海上力量和戰略空中力量更為重要。這是因為,捍衛國家領土的主要力量,仍是來自陸軍,而非海軍及空軍。

是的!臺灣是島嶼國家,我們需要的,是一支具備戰略能力的海、空軍力量,能將對我有敵意和威脅的勢力,將其阻擋在臺灣的護城河「臺灣海峽與西太平洋」之外。畢竟,要入侵目前的中華民國,首先就是通過海上來進行整個入侵行動。

以前述的邏輯來看,中華民國理應成立新的聯合軍校,以擺脫傳統的大陸軍思維,培育符合現代及未來戰場、具備國際觀點的三軍幹部才是。此外,將當年隨國民政府來臺的三軍六校逐漸廢除,並讓認同此觀念的高中階軍官,轉換至新設軍校,以培養新時代的國軍未來幹部。以美國、新加坡等先進國家的軍校為例,其教學內容和方式不斷更新,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求,也能提供我們一些參考。

前面提及,地面力量比起海上及空中更為重要,另一個原因為,在一場戰爭中,海、空軍的主要戰略在於封鎖及轟炸,而非侵佔,其力量是有限的。說白一點,陸軍才是對戰爭勝負,起到決定性影響的關鍵因素。唯有佔領對方的領土,並將其控制,才能達到征服與脅迫的目的。例如,美國於二戰期間,雖然擁有強大的海、空軍,但在歐洲戰場上,最終還是需要陸軍的參與才能取得勝利。

近代史上,光靠海、空力量就贏得戰爭的案例,可說是少之又少。沒有陸軍後續的佔領,光靠前述兩者發起的戰爭,對於被攻擊的國家而言,頂多只能算是懲罰。由此可見,即使常遭人詬病,也不難理解為何臺灣軍方,仍將重點放在陸軍發展上(例如,戰術甲車、無人載具、單兵作戰裝備等)。

但是,廢除現有並成立新的軍校;或是以換血、從內部取而代之的方式(如同當年中國共產黨滲透國民黨),以打造一支符合現代及未來的部隊,究竟是不切實際的憧憬,還是考量不周的理想呢?

筆者以為,與其新設一個符合臺灣環境的軍校,不如從現有的體制進行內部改革。雖然舊有體制的影響仍大,但成立新的軍校,不僅會淪為政黨攻擊的目標,而且對部隊士氣及管理上,將帶來更大的問題、更多的影響。與此同時,亦可加強全民國防教育,修訂訓練方向,並嘗試與國軍部隊的行動結合訓練,而非侷限於如萬安演習的演練,能讓群眾明白國軍的訓練,並非作秀,而是有其用意。

總之,臺灣面臨的國家安全是越來越嚴峻的,在此情況下,成立新的軍校體系確實具有吸引力,特別是在培養新一代軍事指揮人才方面。然而,基於現實考量,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當避免花費更多不必要的經費,不如轉向投入內部改革及全民國防教育,或許更為務實。如此,方可在現有體制下,提升國軍的整體戰鬥能力與應變能力。(照片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