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典藏之必要 台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走入生活

數位典藏不只該存在於博物館、美術館,台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推動同時,也透過工作坊帶領民眾數位化家中照片、紙本文件,不只保存生活記憶,也藉此讓民眾認識保存檔案的方法。

台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由文化部發起,並與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AAA)及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3方合作,計畫針對台灣藝文空間、藝術工作者、研究者交流與檔案保存,以1980年代至21世紀初台灣獨立藝術空間為對象,進行文獻檔案的整理與建構。

文化部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文化部支持下,C-LAB與AAA合作舉辦系列公共活動,以階段性研究成果為基礎,透過共學講座、工作坊及論壇等形式分享及交流,探詢藝術檔案在數位時代下所涉及的議題及方法學,今年已辦理2場講座及1場工作坊,「不褪色的記憶:家庭檔案數位化DIY工作坊」昨天落幕。

工作坊由AAA檔案員何沐恬主講,開放報名不到1小時即額滿。工作坊中講解檔案數位化基礎概念,並展示如何清潔和保存實體檔案,參與者在講師的指導下,利用智慧型手機和Snapseed、FastStone等軟體,親手將家中的紙質文件、照片和底片進行數位化,體驗保存檔案的實作過程。

何沐恬表示,藝術檔案數位化乍聽困難,但透過工作坊演示,可讓民眾感受到檔案數位化的需求就在日常裡。而檔案的珍貴在於它們是由獨一無二的生命經驗串起,值得傳承記憶,進而建立屬於檔案所屬的史觀。這次工作坊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多關注家庭記憶,並利用現代科技保存這些珍貴的生活點滴。

台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畫推動至今,已完成阿普畫廊、新(三兵)碼頭藝術空間及新樂園藝術空間的文獻檔案數位化與建置工作。文化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及亞洲藝術文獻庫另規劃於2025年4月舉辦國際論壇,向公眾分享檔案建置的成果,並與相關藝文人士深入探討檔案保存的議題。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