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藍碳遭質疑 彭(啟)明:會考量生態間的平衡

環團今天呼籲勿誇大藍碳紅樹林的功能,對海岸及河口造成不可逆的生態傷害。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紅樹林碳匯的方法學,環境部還在審查中,也會考量生態之間的平衡。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等團體今天在立法院共同召開「藍碳大夢風險-正視紅樹林造成的危機」記者會,籲請政府務必聽取多方對紅樹林看法,勿因誇大「藍碳紅樹林」功能,而不慎誤植造成台灣海岸及河口不可逆的生態重傷。

彭(啟)明今天出席「環保集點突破百萬會員迎向新里程」記者會。

關於藍碳的議題,彭(啟)明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時他曾受邀到杜拜種紅樹林,還可以從手機定位自己種的紅樹林在哪,其實「滿感動的」。

彭(啟)明說,過去紅樹林常遭疑沒有經濟價值,大多數國家都會破壞;但紅樹林也有考慮與生態的關聯。

彭(啟)明提到,至於紅樹林碳匯的方法學,環境部還在審查中,減碳與生態間的平衡有衡量的標準,也會遵照各界意見;他強調,現在的方法學是沒有問題的,紅樹林的確是全世界都認同的藍碳之一,減碳效果非常好,也會考量生態之間的平衡。

「紅樹林植林」、「海草復育」溫室氣體減量方法草案計畫主持人、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日前告訴中央社記者,他也認同紅樹林應該要管理、不能讓它擴散,在方法學中也提到要針對生態慎審評估,與團體呼籲並沒有不同。

林幸助補充,藍碳當然也有其生物多樣性的效益,碳匯只是附加價值,讓企業願意投入、認養,國際間也有許多大企業朝增加自然碳匯的方向努力,不論是種樹或紅樹林也都只是選項之一。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