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理學院學術表現卓越 積極產學合作為學生職涯奠基
《Cheers》雜誌公布的「2024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淡江大學連續27年獲私校第1名,畢業校友表現出色,從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交出亮眼成績,成為企業的搶手貨。
淡江大學能持續霸榜的原因之一,就是各學院積極與多家校友企業合作,貼近產業界需求,其中理學院與信邦電子、穩懋半導體、永光化學、台灣保來得和宜特科技公司等公司,都有合作學程與暑期實習機會,以縮短學用落差。理學院施增廉院長表示,產學合作不僅提供學生產業界實習機會,也為企業培養人才,「以數學系為例,數學系與信邦電子合作開設實習課程,過去3年共有86人參與;而化學系過去3年有5人到永光化學實習,兩位同學表現獲得肯定,畢業後直接任職。」顯示淡江大學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習機會,讓他們在未來職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業界的中堅力量。
在學術成就方面,施增廉院長指出,淡江理學院教師的學術表現卓越,教師們每年所發表的論文數和研究獎勵金總和居全校第一,過去3年該院共發表406篇論文,獲得校方研究獎勵近370萬元;更提到「日前物理系教授薛宏中及副教授李啟正與校友及其他學者合作,發表了題為《Revealing the Charge Density Wave Caused by Peierls Instability in Two-Dimensional NbSe2》的學術論文,更刊登在美國化學學會出版之國際知名期刊《ACS Materials Letters》封面。」該期刊為美國材料領域第一等期刊,近5年影響因子為10.2,在材料科學跨學科領域排名前12%。
淡江化學系在國際學科領域的表現更是突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公布的2024-2025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該系在化學學科有3項指標入榜全球前100名:「標準化論文引用影響力」方面全球第15名,「前1%最常被引用論文率」全球第25名,「國際合作-依所屬國家」方面全球第59名,這些成就在在顯示出化學系在國際學術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化學系陳志欣主任說明,「化學系在學校及系友的支持下,力行國際化政策,長期與美國、日本、越南、泰國等國家學者合作研究,共同申請研究計畫,推動學術及學生交流,藉由定期國際互訪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進一步共同發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建立學術聲望及影響力。」該系也積極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日本「櫻花科學計畫」,提供學生出國研習機會,同時也申請政府補助外籍人才來臺實習計畫,吸引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外籍學生來臺學習,致力創造良好的國際學習環境。
淡江大學能持續霸榜的原因之一,就是各學院積極與多家校友企業合作,貼近產業界需求,其中理學院與信邦電子、穩懋半導體、永光化學、台灣保來得和宜特科技公司等公司,都有合作學程與暑期實習機會,以縮短學用落差。理學院施增廉院長表示,產學合作不僅提供學生產業界實習機會,也為企業培養人才,「以數學系為例,數學系與信邦電子合作開設實習課程,過去3年共有86人參與;而化學系過去3年有5人到永光化學實習,兩位同學表現獲得肯定,畢業後直接任職。」顯示淡江大學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習機會,讓他們在未來職場中脫穎而出,成為業界的中堅力量。
在學術成就方面,施增廉院長指出,淡江理學院教師的學術表現卓越,教師們每年所發表的論文數和研究獎勵金總和居全校第一,過去3年該院共發表406篇論文,獲得校方研究獎勵近370萬元;更提到「日前物理系教授薛宏中及副教授李啟正與校友及其他學者合作,發表了題為《Revealing the Charge Density Wave Caused by Peierls Instability in Two-Dimensional NbSe2》的學術論文,更刊登在美國化學學會出版之國際知名期刊《ACS Materials Letters》封面。」該期刊為美國材料領域第一等期刊,近5年影響因子為10.2,在材料科學跨學科領域排名前12%。
淡江化學系在國際學科領域的表現更是突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公布的2024-2025年全球最佳大學排名,該系在化學學科有3項指標入榜全球前100名:「標準化論文引用影響力」方面全球第15名,「前1%最常被引用論文率」全球第25名,「國際合作-依所屬國家」方面全球第59名,這些成就在在顯示出化學系在國際學術界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化學系陳志欣主任說明,「化學系在學校及系友的支持下,力行國際化政策,長期與美國、日本、越南、泰國等國家學者合作研究,共同申請研究計畫,推動學術及學生交流,藉由定期國際互訪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進一步共同發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建立學術聲望及影響力。」該系也積極申請教育部「學海築夢計畫」、日本「櫻花科學計畫」,提供學生出國研習機會,同時也申請政府補助外籍人才來臺實習計畫,吸引印度、越南、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等外籍學生來臺學習,致力創造良好的國際學習環境。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07 12:52:02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