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颱天兔即將來襲 縣長饒慶鈴呼籲縣民提前加強防颱準備 請勿到海邊觀浪逗留
輕颱天兔即將來襲 縣長饒慶鈴呼籲縣民提前加強防颱準備 請勿到海邊觀浪逗留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15 10:01:42)輕颱天兔即將來襲縣長饒慶鈴呼籲縣民提前加強防颱準備 請勿到海邊觀浪逗留
今年編號第25號颱風「天兔」目前暴風圈已進入台灣南方近海,陸警區域為高雄、屏東及恆春半島、海警區域為台灣海峽南部、台灣東南部海面、蘭嶼、綠島、巴士海峽、東沙島。台東縣府除指示相關單位瞭解颱風動態,掌握颱風行進路線,及早透過廣播或電子媒體向民眾通報宣導外,並請各鄉鎮市公所加強應變,縣長饒慶鈴也呼籲縣民提高警覺提前做好防颱準備措施,不要鬆懈,以免颱風帶來災害,並請勿到海邊觀浪逗留。
根據中央氣象署網站資料,天兔颱風今天早上7時的位置是在鵝鑾鼻的南南西方約230公里之處,以每小時12轉8公里速度,向北北西轉東北進行,預估速度會持續放慢,受天兔颱風和其外圍環流影響,台灣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陣雨,恆春半島、東南部地區及屏東山區有局部豪雨,東部地區及屏東地區可能有局部大雨。
縣長饒慶鈴指示有關單位注意颱風動態及行經路線,以便及早透過大眾媒體方式,通知民眾提早做好萬全防颱措施,減少損失,其中台11線與台9線沿海公路,請警察及海巡單位加強宣導遠離浪濤衝擊地區。
特別提醒鄉親應做好防颱準備,隨時注意颱風最新報導,同時也遵守各項防疫措施,多一分準備、減一分災害。縣府也呼籲農、林、漁、牧業者,要隨時提高警覺,注意周遭環境及颱風動態,防範颱風及豪雨可能帶來的危害並做好疏散避難準備與蔬果採收,以降低災害損失至最輕。
同時,並請所有縣民在颱風尚未來襲之前,務必做好防颱的各項準備工作,收聽與收看颱風最新動態,廣告招牌要取下或釘牢並及早進行水溝清理,山坡地要嚴防坍方、土石流及山洪爆發,住家周邊排水溝渠也要盡早疏通。請建設處應該立即就縣鄉道、河川區排、市區排水、建築工地等加強整備,另就年度橋樑檢查結果通知在地公所加強監控,必要得封路封橋管制。
另外,為防範海難之發生,縣府農業處也透過漁業電台,務必將颱風訊息傳達至警戒區內作業船隻,以掌握颱風動態,並請海巡署東部分署協助勸離於危險警戒區海域作業船隻返航,對於故障船隻立即提供救援。
為避免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施工等而受困於山區、沙洲或海邊的意外事件,請有關單位加強山區、河、海邊等易生災害危險地區之管制勸離措施,確保民眾生命安全。為防止災害發生,請相關單位加強救災裝備器材整備,掌握救災人力,保持機動隨時動員,因應可能之緊急災害發生。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15 10:01:42)輕颱天兔即將來襲縣長饒慶鈴呼籲縣民提前加強防颱準備 請勿到海邊觀浪逗留
今年編號第25號颱風「天兔」目前暴風圈已進入台灣南方近海,陸警區域為高雄、屏東及恆春半島、海警區域為台灣海峽南部、台灣東南部海面、蘭嶼、綠島、巴士海峽、東沙島。台東縣府除指示相關單位瞭解颱風動態,掌握颱風行進路線,及早透過廣播或電子媒體向民眾通報宣導外,並請各鄉鎮市公所加強應變,縣長饒慶鈴也呼籲縣民提高警覺提前做好防颱準備措施,不要鬆懈,以免颱風帶來災害,並請勿到海邊觀浪逗留。
根據中央氣象署網站資料,天兔颱風今天早上7時的位置是在鵝鑾鼻的南南西方約230公里之處,以每小時12轉8公里速度,向北北西轉東北進行,預估速度會持續放慢,受天兔颱風和其外圍環流影響,台灣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陣雨,恆春半島、東南部地區及屏東山區有局部豪雨,東部地區及屏東地區可能有局部大雨。
縣長饒慶鈴指示有關單位注意颱風動態及行經路線,以便及早透過大眾媒體方式,通知民眾提早做好萬全防颱措施,減少損失,其中台11線與台9線沿海公路,請警察及海巡單位加強宣導遠離浪濤衝擊地區。
特別提醒鄉親應做好防颱準備,隨時注意颱風最新報導,同時也遵守各項防疫措施,多一分準備、減一分災害。縣府也呼籲農、林、漁、牧業者,要隨時提高警覺,注意周遭環境及颱風動態,防範颱風及豪雨可能帶來的危害並做好疏散避難準備與蔬果採收,以降低災害損失至最輕。
同時,並請所有縣民在颱風尚未來襲之前,務必做好防颱的各項準備工作,收聽與收看颱風最新動態,廣告招牌要取下或釘牢並及早進行水溝清理,山坡地要嚴防坍方、土石流及山洪爆發,住家周邊排水溝渠也要盡早疏通。請建設處應該立即就縣鄉道、河川區排、市區排水、建築工地等加強整備,另就年度橋樑檢查結果通知在地公所加強監控,必要得封路封橋管制。
另外,為防範海難之發生,縣府農業處也透過漁業電台,務必將颱風訊息傳達至警戒區內作業船隻,以掌握颱風動態,並請海巡署東部分署協助勸離於危險警戒區海域作業船隻返航,對於故障船隻立即提供救援。
為避免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施工等而受困於山區、沙洲或海邊的意外事件,請有關單位加強山區、河、海邊等易生災害危險地區之管制勸離措施,確保民眾生命安全。為防止災害發生,請相關單位加強救災裝備器材整備,掌握救災人力,保持機動隨時動員,因應可能之緊急災害發生。
- 記者:中央社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