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個別總額試辦 健保署擬推AI測風險輔助分流

健保試辦分區總額,民間團體與學者擔心非重症、非輕症的中症疾病赴大醫院就醫受影響,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疾病嚴重程度劃分確實不易,研擬未來推門診AI預測風險輔助分流。

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預計明年第1季上路,盼藉個別醫院總額促進醫院自我管理。由於總額是匡列預算金額,醫療服務給付卻是論點數計算,一旦服務爆量,點值就會稀釋,未來醫院想避免點值滑落,可能減少門診,將連帶民眾掛號變難,甚至出現醫療人球。

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今天向媒體說明,健保署持續滾動式修正管理,隨著醫療樣態改變,漸漸發現管理不應該全國一致,健保業務分台北、北、中、南、東、高屏等6區,依各區資源、人口與疾病型態設計個別總額,已有周全配套,相信不會發生看不了病、醫療人球事件。

未來醫院個別總額制上路,外界認為能否接住非重症、非輕症的中症患者才是關鍵,中央健康保險署長石崇良說,重症、輕症與中症確實較難二分法,隨著大醫院個別總額上路後,規劃導入人工智慧(AI),門診輔助預測患者疾病風險等級,最快明年第二季導入。

石崇良也提到,醫院個別總額已在南區實行約6年,在雲嘉南地區執行順利,未曾發生醫療人球事件,當地健保點值也是各分區最好,隨著健保明年迎接30週年,將南區模式推廣至全台,讓每個醫院都有預期成長空間,事先盤定個別總額,做法比較符合前瞻式預算精神。

石崇良說,考慮重症患者對醫學中心就醫剛性需求,不被個別總額排擠,已研擬將加護病房照顧個案、分娩、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血栓、癌症等要跟時間賽跑的治療,額外計算給付標準,保障急重症醫療。透過重新推動分級醫療,讓輕症患者在基層就醫,不往大醫院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