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強化手機保管 擬分就學階段、樣態給彈性
學生上課時使用手機,讓教師感到困擾。教育部規劃調整「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擬區分不同的就學階段、樣態,給予學校一定的彈性。
現行中小學手機管理規範,主要是依據民國108年訂定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簡稱使用原則),由學校邀集教師、家長、學生共同討論,訂出管理方式,除教師引導學習或緊急聯繫外,其餘時間都以關機為原則。
立法院去年10月曾召開公聽會,探討如何避免學生在課堂時間因使用手機,影響學習專注力及學習效率。教育部日前指出,目前研議修正的「使用原則」,除維持「關機為原則」的前提,擬再強化必要管理方式,例如學校或各班統一保管,以符合教學現場及學生合理、合規使用手機的需求。
教育部今天透過文字說明,預計113學年度第2學期開學前完成修正草案,並規劃於今年3月前邀集各方代表商議草案內容。
據中央社了解,草案規劃讓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管理方式,且「使用原則」為指導性質,將給予學校一定彈性。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設計手機規範的目的,在於避免學生上課時使用手機導致分心、干擾專注度;但手機也具備溝通聯繫的功能,也有助於查詢資料。希望規範要從「目的性」出發,且考慮現場執行難易度,避免再增加行政負擔。
侯俊良表示,國小、國中、高中等教育階段的狀況都不一樣,目前較常出現爭議的是高中階段。希望教育部後續召開公聽會,以及學校依據「使用原則」訂定校內規範時,一定要多和教師、家長、學生溝通,取得各方的認同,否則為了手機怎樣管理,一天到晚發生衝突,對教學不見得有幫助。
現行中小學手機管理規範,主要是依據民國108年訂定的「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園行動載具使用原則」(簡稱使用原則),由學校邀集教師、家長、學生共同討論,訂出管理方式,除教師引導學習或緊急聯繫外,其餘時間都以關機為原則。
立法院去年10月曾召開公聽會,探討如何避免學生在課堂時間因使用手機,影響學習專注力及學習效率。教育部日前指出,目前研議修正的「使用原則」,除維持「關機為原則」的前提,擬再強化必要管理方式,例如學校或各班統一保管,以符合教學現場及學生合理、合規使用手機的需求。
教育部今天透過文字說明,預計113學年度第2學期開學前完成修正草案,並規劃於今年3月前邀集各方代表商議草案內容。
據中央社了解,草案規劃讓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管理方式,且「使用原則」為指導性質,將給予學校一定彈性。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設計手機規範的目的,在於避免學生上課時使用手機導致分心、干擾專注度;但手機也具備溝通聯繫的功能,也有助於查詢資料。希望規範要從「目的性」出發,且考慮現場執行難易度,避免再增加行政負擔。
侯俊良表示,國小、國中、高中等教育階段的狀況都不一樣,目前較常出現爭議的是高中階段。希望教育部後續召開公聽會,以及學校依據「使用原則」訂定校內規範時,一定要多和教師、家長、學生溝通,取得各方的認同,否則為了手機怎樣管理,一天到晚發生衝突,對教學不見得有幫助。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7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