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踏青「蛇」麼要注意 防毒蛇咬4大QA一次看
今年是屬蛇的本命年,春天萬物甦醒,民眾清明連續假期郊遊、掃墓,正是蛇類活動力增加,不慎被毒蛇咬傷該如何是好,哪種毒蛇咬傷最多人,中央社整理4大QA傳授毒蛇正確小知識。
Q:台灣有哪些常見的毒蛇?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科長鄭雅芬說明,國內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鮐,也就是俗稱的赤尾青竹絲;神經性毒的雨傘節與飯匙倩,就是耳熟能詳的眼鏡蛇,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
鄭雅芬表示,鎖鏈蛇較常在花蓮縣、高雄市與屏東縣現蹤,外觀偏灰色,圓形串成項鏈條般的紋路是鎖鏈蛇的主要特徵,因為喜歡溫度高、比較乾燥的地方,主要棲息在河床等砂石地或甘蔗田。
雨傘節非常容易辨識,鄭雅芬說,黑白相間的外觀是最大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都習慣用倒三角形頭部作為蛇具毒性的辨識方法,但雨傘節的頭型卻是圓圓的,個性害羞,習慣蜷縮起,甚至把頭部藏在身體裡,在清晨與傍晚出沒在有水的地方,如水田或池塘周圍。
飯匙倩與普遍愛好晚上活動的毒蛇不同,喜歡在白天活動,鄭雅芬表示,飯匙倩是一種非常膽小的蛇類,為了嚇阻侵入棲息地的外來物,才會警戒地豎立起,甚至將自己的體型膨大,變成飯匙狀。
百步蛇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山林,鄭雅芬提到,在有些原住民文化裡,百步蛇是聖蛇,牠有著非常明顯的三角形頭部,與三角形的花紋都是百步蛇的主要特徵,有著偏褐色的外觀,喜歡躲藏在落葉下,慢慢等待獵物經過,屬於坐等型的毒蛇。
龜殼花有著非常明顯三角形的頭部,有著暗色的波浪狀龜殼圖樣,喜歡棲息在木材堆、木頭、枯樹等,鄭雅芬建議,民眾經過這些地方,建議要特別小心,可以用登山杖或雨傘,打草驚蛇,遇到毒蛇,保持距離,就能保障自身安全。
赤尾鮐是台灣毒蛇裡唯一綠色的蛇,鄭雅芬說,與無毒的青蛇「小青」最大的差異,是赤尾鮐的尾部是磚紅色,有非常明顯的三角形頭部,身體兩旁有著白色側線,常躲在樹叢及草堆。人類不是蛇的獵物,只需要保持距離,蛇不會主動靠近或攻擊人。
Q:不慎被毒蛇咬傷怎麼辦?
A:牢記「五要五不」,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不割開傷口,避免感染、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
Q:被毒蛇咬傷一定會死嗎?
根據文獻調查,過去抗蛇毒血清製劑未普遍上市供應前,被毒蛇咬傷者,死亡率達6%;因抗蛇毒血清的種類完整與充足的供給,使台灣因毒蛇咬傷而死亡的人數大幅下降,死亡率降至0.18%,國內目前有195家醫療院所儲備抗蛇毒血清供民眾救。
台灣唯一產製且持有抗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藥證的就是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供應4種抗蛇毒血清,其中2種為雙價型血清,包含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抗飯匙倩及雨傘節蛇毒血清,另外2種則為單價型血清,為抗百步蛇毒血清、抗鎖鏈蛇毒血清。
Q:台灣哪種毒蛇每年咬傷最多人?
由健保資料庫分析,平均每年使用人數為979人,以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811人,占82.9%最多,其次為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110人,占11.3%,其他抗蛇毒血清56人,占5.8%,推估毒蛇咬傷比例依序為龜殼花及赤尾鮐、飯匙倩及雨傘節、百步蛇、鎖鏈蛇。
台灣每年儲備約3870劑蛇毒血清,平均耗用量約2660劑,從2022至2024年間,每年平均供應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約2457劑、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約784劑、抗百步蛇毒血清約107劑、抗鎖鏈蛇毒血清約36劑。
Q:台灣有哪些常見的毒蛇?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科長鄭雅芬說明,國內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鮐,也就是俗稱的赤尾青竹絲;神經性毒的雨傘節與飯匙倩,就是耳熟能詳的眼鏡蛇,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
鄭雅芬表示,鎖鏈蛇較常在花蓮縣、高雄市與屏東縣現蹤,外觀偏灰色,圓形串成項鏈條般的紋路是鎖鏈蛇的主要特徵,因為喜歡溫度高、比較乾燥的地方,主要棲息在河床等砂石地或甘蔗田。
雨傘節非常容易辨識,鄭雅芬說,黑白相間的外觀是最大特色,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都習慣用倒三角形頭部作為蛇具毒性的辨識方法,但雨傘節的頭型卻是圓圓的,個性害羞,習慣蜷縮起,甚至把頭部藏在身體裡,在清晨與傍晚出沒在有水的地方,如水田或池塘周圍。
飯匙倩與普遍愛好晚上活動的毒蛇不同,喜歡在白天活動,鄭雅芬表示,飯匙倩是一種非常膽小的蛇類,為了嚇阻侵入棲息地的外來物,才會警戒地豎立起,甚至將自己的體型膨大,變成飯匙狀。
百步蛇分布在中低海拔的山林,鄭雅芬提到,在有些原住民文化裡,百步蛇是聖蛇,牠有著非常明顯的三角形頭部,與三角形的花紋都是百步蛇的主要特徵,有著偏褐色的外觀,喜歡躲藏在落葉下,慢慢等待獵物經過,屬於坐等型的毒蛇。
龜殼花有著非常明顯三角形的頭部,有著暗色的波浪狀龜殼圖樣,喜歡棲息在木材堆、木頭、枯樹等,鄭雅芬建議,民眾經過這些地方,建議要特別小心,可以用登山杖或雨傘,打草驚蛇,遇到毒蛇,保持距離,就能保障自身安全。
赤尾鮐是台灣毒蛇裡唯一綠色的蛇,鄭雅芬說,與無毒的青蛇「小青」最大的差異,是赤尾鮐的尾部是磚紅色,有非常明顯的三角形頭部,身體兩旁有著白色側線,常躲在樹叢及草堆。人類不是蛇的獵物,只需要保持距離,蛇不會主動靠近或攻擊人。
Q:不慎被毒蛇咬傷怎麼辦?
A:牢記「五要五不」,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不割開傷口,避免感染、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
Q:被毒蛇咬傷一定會死嗎?
根據文獻調查,過去抗蛇毒血清製劑未普遍上市供應前,被毒蛇咬傷者,死亡率達6%;因抗蛇毒血清的種類完整與充足的供給,使台灣因毒蛇咬傷而死亡的人數大幅下降,死亡率降至0.18%,國內目前有195家醫療院所儲備抗蛇毒血清供民眾救。
台灣唯一產製且持有抗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藥證的就是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供應4種抗蛇毒血清,其中2種為雙價型血清,包含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抗飯匙倩及雨傘節蛇毒血清,另外2種則為單價型血清,為抗百步蛇毒血清、抗鎖鏈蛇毒血清。
Q:台灣哪種毒蛇每年咬傷最多人?
由健保資料庫分析,平均每年使用人數為979人,以使用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811人,占82.9%最多,其次為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凍晶注射劑110人,占11.3%,其他抗蛇毒血清56人,占5.8%,推估毒蛇咬傷比例依序為龜殼花及赤尾鮐、飯匙倩及雨傘節、百步蛇、鎖鏈蛇。
台灣每年儲備約3870劑蛇毒血清,平均耗用量約2660劑,從2022至2024年間,每年平均供應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約2457劑、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約784劑、抗百步蛇毒血清約107劑、抗鎖鏈蛇毒血清約36劑。
- 記者: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3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