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線行穿線規定與日本同遭扭曲 交部澄清籲理性
交通部長陳世凱日前有關「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規定與日本同樣標準」的發言,遭部分人士扭曲解讀為所有台灣交通法規與日本相同。交通部今天澄清說明,並呼籲理性溝通。
交通部今天發布新聞稿,陳世凱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說明,「停止線與行人穿越道距離」的政策背景與日本相同標準。惟專訪內容遭部分人士斷章取義,將「我們的規定跟日本是同樣標準」發言,惡意扭曲為「所有台灣交通法規」。
交通部呼籲部分有心人士切勿斷章取義、扭曲政策溝通內容,公共議題討論應回歸事實、理性溝通。唯有在正確資訊基礎上凝聚共識,社會才能共同推動交通安全的進步,保障每一名用路人的權益與安全。
交通部強調,陳世凱受訪時說明,台灣現行規定路口停止線與行人穿越道線淨距以1至3公尺為原則,此標準與日本相同,是只針對停止線與行人穿越道線間的距離一事,並非指全部的交通安全法規標準。
交通部說明,陳世凱明確表示,為加強保障行人安全,落實人本交通,未來將修正該距離以2至3公尺,並要求地方政府確實落實,保障行人安全。
交通部正預告法規修正「停止線與行人穿越道線淨距以2至3公尺為原則,如受實際情形限制,得酌予調整,但不得少於1公尺。」交通部說,各界如有意見,可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之「眾開講」留言討論,交通部將適時回應。
交通部指出,「人本交通」是近年積極推動的政策方向,意即從過去以車輛為中心的思維轉為以行人及弱勢用路人優先。日本的交通安全環境也是經過數10年努力才建立,台灣正處於這個轉型過程,政府各單位正努力改善行人安全。
對於道路安全挑戰,交通部說,從未迴避,並正透過修法、工程、監理、教育等手段多管齊下改善現況,例如研擬修訂相關法規以提高行人保護、推動路口工程改善,及加強駕駛與行人安全教育等,全面提升交通安全。
陳世凱是於3月12日接受「中央社」專訪,他表示,雖然台灣跟日本一樣在路口停止線跟行穿線上有同樣標準,但是台灣駕駛習慣沒有這麼好,即使同樣的距離,讓民眾感受還是怕怕的。
陳世凱當時受訪時說,雖然目前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1公尺到3公尺為原則的距離規定,但很多地方政府並未落實,很多路口與行穿線只有30公分到50公分,多讓行人有1公尺的安全距離,安全就多一部分,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的距離加大為2公尺到3公尺,在6月就會完成相關法制作業。
交通部今天發布新聞稿,陳世凱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說明,「停止線與行人穿越道距離」的政策背景與日本相同標準。惟專訪內容遭部分人士斷章取義,將「我們的規定跟日本是同樣標準」發言,惡意扭曲為「所有台灣交通法規」。
交通部呼籲部分有心人士切勿斷章取義、扭曲政策溝通內容,公共議題討論應回歸事實、理性溝通。唯有在正確資訊基礎上凝聚共識,社會才能共同推動交通安全的進步,保障每一名用路人的權益與安全。
交通部強調,陳世凱受訪時說明,台灣現行規定路口停止線與行人穿越道線淨距以1至3公尺為原則,此標準與日本相同,是只針對停止線與行人穿越道線間的距離一事,並非指全部的交通安全法規標準。
交通部說明,陳世凱明確表示,為加強保障行人安全,落實人本交通,未來將修正該距離以2至3公尺,並要求地方政府確實落實,保障行人安全。
交通部正預告法規修正「停止線與行人穿越道線淨距以2至3公尺為原則,如受實際情形限制,得酌予調整,但不得少於1公尺。」交通部說,各界如有意見,可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之「眾開講」留言討論,交通部將適時回應。
交通部指出,「人本交通」是近年積極推動的政策方向,意即從過去以車輛為中心的思維轉為以行人及弱勢用路人優先。日本的交通安全環境也是經過數10年努力才建立,台灣正處於這個轉型過程,政府各單位正努力改善行人安全。
對於道路安全挑戰,交通部說,從未迴避,並正透過修法、工程、監理、教育等手段多管齊下改善現況,例如研擬修訂相關法規以提高行人保護、推動路口工程改善,及加強駕駛與行人安全教育等,全面提升交通安全。
陳世凱是於3月12日接受「中央社」專訪,他表示,雖然台灣跟日本一樣在路口停止線跟行穿線上有同樣標準,但是台灣駕駛習慣沒有這麼好,即使同樣的距離,讓民眾感受還是怕怕的。
陳世凱當時受訪時說,雖然目前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1公尺到3公尺為原則的距離規定,但很多地方政府並未落實,很多路口與行穿線只有30公分到50公分,多讓行人有1公尺的安全距離,安全就多一部分,路口停止線與行穿線的距離加大為2公尺到3公尺,在6月就會完成相關法制作業。
- 記者: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8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