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TAD預測2033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4.8兆美元

UNCTAD預測2033年人工智慧市場規模4.8兆美元
台經社指出人工智慧(AI)正迅速成為未來十年的主導性技術。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預測,全球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890億美元飆升至2033年的4.8兆美元,短短十年內增長25倍。人工智慧在全球尖端技術市場的占比將在十年間從約8%成長至29%,並成為技術領域的主導力量。但人工智慧的快速成長有可能加劇全球差距。人工智慧的發展高度集中,已開發經濟體和大型經濟體受益於擁有更多AI技能的人才。2022年,光是前百大公司(主要位於美國和中國)就佔了全球人工智慧研發(R&D)活動的40%,兩國合計擁有全球60%的人工智慧專利,並發表全球三分之一人工智慧的科技文獻。

人工智慧對於全球就業之衝擊人工智慧正在重塑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從內容創作和產品設計、到自動化程式和客戶服務。人工智慧應用在全球可能影響40%的工作型態,已開發經濟體中高達三分之一的就業機會面臨被自動化取代的風險。但這些經濟體也更有可能從中受益:27%的工作可以透過人工智慧快速完成,從而提高生產力並強化人類技能。

政府必須制定國家發展戰略為了在人工智慧主導的世界中競爭,許多國家需要重新思考產業政策,將重點轉向技術、創新和知識密集服務,尤其開發中國家需要在制定人工智慧的國家發展戰略。到2023年三分之二的已開發經濟體提出人工智慧的國家發展戰略,而開發中國家(不包括最不發達國家)僅30%、而在最不發達國家中僅12%的國家制定人工智慧的發展戰略。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2025年科技與創新報告》指出,國家戰略應聚焦人工智慧的三大關鍵項目:基礎設施、數據資料和技能。重點策略包括:

*升級基礎設施,確保公平取得電力、網路和運算能力。*促進資料開放共享,提升儲存、存取和協作能力。*將STEM和人工智慧融入從早期教育到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提升全民人工智慧素養。

國際合作推動人工智慧發展人工智慧無國界,但其治理卻支離破碎,並由少數大國主導。目前只有七國集團(G7)參與主要人工智慧治理的倡議,而118個國家(其中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尚未參與任何倡議。雖然各國的監管很重要,但包容性的國際合作對於確保人工智慧應用於公益領域至關重要。當今跨國科技巨頭形塑人工智慧發展趨勢,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市值突破4兆美元、蘋果和微軟的市值約3兆美元,相當於整個非洲大陸的GDP。《2025年科技與創新報告》呼籲以人為本的包容性人工智慧治理,敦促多方利害關係人合作,使人工智慧與全球發展目標保持一致,並確保其惠及大眾。透過國際合作確保人工智慧推動包容性進步,而不是加劇發展不平等或是數位落差。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