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吃」為濕地保育加分 台江赤嘴仔、龍鬚菜泥灘地採集正當時
濕地不僅是黑面琵鷺物產豐富的餐桌,更是人類長久以來採捕海藻貝類之地。位於曾文溪口與北側水門之間,近300公頃、當地俗稱「十份仔」(十份里)的泥灘地,不但是黑面琵鷺保護區,也允許既有漁業行為採捕。在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與研究團隊合力下,結合科研發展管理策略,維繫了在地居民生計以及濕地生態。 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按往例公告允許既有漁業行為採捕期間,設籍台南市七股區居民,經申請可進入採捕三種貝類。研究團隊今年進一步建議採集俗稱「龍鬚菜」的海藻,兼顧濕地健康。未來,透過台江龍鬚菜上市,消費者有望與黑面琵鷺同桌共食。 人與鳥分享餐桌 共享濕地資源 連續幾年,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開放人力採捕文蛤、赤嘴(環文蛤)及竹蟶(音同撐)等貝類,訂為5月15日至7月31日,一來避開黑面琵鷺來台度冬期間,同時考慮環文蛤8到10月產卵高峰期。另一方面,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持續監測濕地上的既有利用行為,不損及濕地品質。此外,延續往年分區管理開放採捕措施,劃定南、北二分區(依據現場插旗標識),今年輪換北分區為開放採捕區。 台江處指出,此保護區主要保育目的,在保護瀕臨絕種鳥類黑面琵鷺及伴隨而來的候鳥們,其中包括大白鷺、蒼鷺、中白鷺、裡海燕鷗等,此群候鳥大約在每年9月開始陸續到這裡度冬或過境,而這些候鳥大都以魚蝦為主覓食;然而,在地漁民採捕種類都以文蛤與環文蛤為大宗,而這兩種貝類都不是候鳥們覓食的食物。...
- 記者:CLiao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