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野火扯出Nike氣墊鞋黑歷史 《彭博》揭碳市場深埋的碳權爭議

運動大廠耐吉(Nike)1980年代推出Nike Air氣墊球鞋系列以來,風靡全球。不過,這款氣墊填充的氣體有一段情節曲折的故事。






Nike在1978推出氣墊設計,1987年的NIKE AIR MAX 1首度將氣墊外露,凸顯設計感。Nike在2023年復刻這款球鞋的大氣墊版(Big Bubble)。圖為復刻版。圖片來源:HI 622(CC BY-SA 4.0)


Nike原本使用的是六氟化硫(SF6),這是一種溫室效應很強的氣體,每公噸SF6造成的溫室效應,相當2.4萬公噸二氧化碳。


事情揭露後,Nike 花了14年的時間研發出替代品。Nike從2006年後再也沒有使用過SF6,如今的氣墊鞋都是填充氮氣


往事早已落幕,塵封許久,卻因今年天災頻傳、野火燒毀森林再度浮上檯面。《彭博》在10月撰文,從這段歷史揭開現今碳交易市場的問題。


Nike更換氣體取得碳權


自願性碳市場交易的概念源自抵換。舉例來說,A減碳專案種下一大片森林,可讓地球減少100萬公噸的二氧化碳。專案經認可核算後,便可獲得100萬公噸的碳抵換額度(Carbon offset credit),國內通稱為「碳權」。B公司購入碳權,抵消公司營運產生的碳排放,藉以達成碳中和,這過程就是碳抵換。


20年前,Nike成功替換SF6氣體後,將這項行動加入碳抵換計畫,經美國碳註冊登記簿(ACR)前身機構核定,取得800萬單位的碳權。這幾乎等同一家大型燃煤電廠一年的排放量。


不過,這筆碳權的核發頗有爭議,因為根據規定,減碳專案必須符合「外加性」才能獲得碳權。舉例來說,森林保護區因受法規保障,本來就不得砍伐,所以保護這類森林不能取得碳權;更換LED燈可省下電費、因成本考量而建置太陽光電,這類有利可圖的行動也不能取得碳權。換言之,遵循法律規範或出於利益採取的減碳行動,都不能取得碳權。


那麼Nike是否符合規定呢?《彭博》採訪Nike高層後證實,當時更換SF6的原因是預見政府將限制使用SF6,因此提早研發替換氣體。以此來看,這並不合乎碳抵換專案的條件。不過,Nike從未將這些碳權拿出來販賣,因此即便略有爭議,似乎也不算太嚴重。



森林野火不斷,原本因種樹而取得的碳權可能因火災而消失,因此設計出碳緩衝庫機制,以便彌補這些損失。圖片來源:美國林務署/農業部(USDA)


野火燒林 燒出機制漏洞


不幸地,今年是個多災的一年,野火問題特別嚴重,加州的「公園大火」(Park Fire)延燒近2個月才勉強受控。


金融時報》報導,非營利組織CarbonPlan警告,這場野火燒掉的森林中,至少有1萬8211公頃是減碳專案下的森林。華盛頓州、新墨西哥州也都有減碳專案的森林被大火吞噬。這些森林大火讓碳權逆轉,重新被釋放到大氣中。


碳權的另一個重點就是「永久性」。種樹取得碳權,但火一燒,森林尚未發揮全部的減碳效益,就被燒光,這該怎麼辦?為了彌補這個問題,於是有碳緩衝庫(carbon buffer pool)。碳緩衝庫裡的碳權就像緊急預備金,平時儲蓄,等遇到狀況就可以拿出來補齊欠缺或消失的碳權。CarbonPlan研究員貝格利(Grayson Badgley)擔憂,隨著野火頻率跟規模上升,碳緩衝庫可能會見底。


麻煩的是,Nike因更換氣體取得的碳權,其中一部分被歸入碳緩衝庫了。這僅是冰山一角,根據《彭博》,巴西有三個再生能源專案也取得碳權,這些爭議碳權也在碳緩衝庫中,成了氣候緊急狀態下的預備金。


貝格利表示,碳緩衝庫裡的碳權,是用來補充替代出問題的碳權,它必須擁有高品質。我們必須更嚴肅地看待碳權「永久性」的問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