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間綠色庇護工場! 心路基金會導入5%綠電、汰換柴油鍋爐,減少7噸碳排放

年節過後,買餅乾禮盒、送洗衣物的旺季已過。這天是陰天,外頭11度,五股產業園區的汽機車呼嘯而過,在灰暗的工業區裡,藏身全台灣第一間綠色庇護工場。


庇護工場(Sheltered Workshop)是為了身心障礙者製作產品和提供服務的場域,心路基金會位在五股有慈佑洗衣庇護工場,與相鄰的慈泰烘焙庇護工場。2024年在工研院的協助下,慈泰與慈佑兩座庇護工場,成為首間完成溫室氣體碳盤查的社福團體。



慈佑庇護員工蔡柏彥嫺熟熨燙襯衫,從辨識布料材質、噴水、整燙、折衣,動作一氣呵成。攝影:鍾依靜。


心路基金會事業處處長溫德風告訴《環境資訊中心》,這一切的起心動念,是一群「很真」的同事,不想把ESG報告當成交差了事的作業,在無數次嘗試與修正中,趨近淨零公正轉型。溫德風坦言,即便企業不會因環保理念立刻買單,但他們的嘗試,讓社福團體在環境公益與永續發展之間,踏出真正可行的一步。


塑膠洗衣防塵袋、手工皂包裝改環保材質


慈佑洗衣庇護工場的小瑜,負責檢查衣服、衣衫排序順號、貼上專屬的污衣牌貼紙。她家距離工場步行需一小時,搭公車約半小時。選擇這份工作的原因與一般人考量工作條件相似。小瑜說,「這裡的員工福利比較好,有員工旅行,我喜歡旅行。」她在工作上得心應手,甚至主動從折衣區調到門市區。她也注意到,衣物的環保防塵袋換新了,觸感更柔軟。


相較之下,把雙眼藏在眼鏡框下、有些害羞的小寶告訴記者,他曾是一名讀書館員,因為身體不適,希望邊休養邊工作。他從未接觸過洗衣坊工作,目前負責折衣、摺棉被,住處距離工場約30分鐘通勤時間。



庇護所員工小瑜快速分類洗衣排。攝影:鍾依靜。


左為過去慈佑所用的塑膠洗衣防塵袋,右為可回收再製的環保塑袋,為全台唯一使用可回收分解再製防塵袋的洗衣工場。攝影:鍾依靜。


慈佑與慈泰庇護工場共有約120位員工,來自不同背景,各有獨特個性。這次為了碳盤查,須盤點庇護員工的通勤碳排,對員工來說是初體驗。


2023年心路基金會成為第一批完成ESG報告書的社福團體,獲國科會「公民團體創新示範與沙盒試驗」補助,自去年1月起導入5%綠電。過去一年間,已減少7噸碳排放。庇護工場還推動循環經濟,開發可重複使用的環保塑袋作為洗衣防塵袋,實現「袋袋相傳」。手工肥皂的包裝則找到迪士尼玩偶的包材廠商合作,採用可重複使用的再生塑袋,並引進可生物分解的水活性牛皮紙膠帶與玉米澱粉泡泡粒,減少塑膠廢棄物。


碳排大魔王 柴油鍋爐、辦公用電


2024年,在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的協助下,心路針對慈佑、慈泰等兩個的庇護工場完成首次的溫室氣體盤查,發現慈佑、慈泰的總碳排量達553.13噸,其中排碳第一名是柴油鍋爐,占總碳排的38%,為庇護工場的最大碳排。第二名是辦公室外購電力,占27%;第三名則是採購品的間接排放,為15%。


透過溫室氣體盤查,心路更知道從何下手減碳。原本想在工場頂樓裝太陽能板,但產權屬於產業園區,協調起來麻煩,最後透過陽光伏特家媒合,決定改採綠電,去年1月正式導入5%綠電。


而為改善庇護工場最大碳排,工研院去年協助心路做節電診斷,建議先換成燃氣鍋爐,降低碳排,也能省燃料成本。加上新北市近年陸續鋪設天然氣管線,工場前面就有,雖然得自籌百萬、跑申請,但有企業願意贊助鍋爐更換費用,減少庇護工場財務壓力,工程預計今年啟動。



慈佑庇護工場的柴油鍋爐。攝影:鍾依靜。


繪本、辨認減碳標章 心智障礙者也為淨零出力


除了硬體上的改變,心路也與位在高雄的小作所「心路工坊」合作,將氣候變遷概念和環境部《淨零綠生活行動指引》的日常行動結合,轉譯成便利心智障礙者理解的繪本。繪本附有插圖,針對不同程度的障礙者進行分級設計,讓心智障礙者能夠理解並參與淨零行動。「因為我們真的覺得,身為某種程度代表障礙者的人,我們都已經沒有辦法接收到外面的訊息的時候,何況我們代表的那一群人。」溫德風說。


溫德風指出,「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就先設限他們不應該做這件事情,他們只要覆述我的指令做就好,其實是我們在設限他們,我想讓他們知道,在淨零議題上,他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方式,讓這些想法發酵。」


心路高級研究員余崇維則指出,轉譯淨零行動仍需更多討論,例如庇護工場也向員工介紹各種環保標章,然而,「他們沒有日用品採購決策權,多是她的家人採購。」


在洗衣機的轟鳴聲中,慈佑的庇護員工顯得自在而專注。慈泰烘焙工場則因為衛生因素,透著玻璃牆內部,帶著烘焙帽、口罩的員工仔細攪拌麵團,清洗烘焙器具,無聲忙碌得像群蜜蜂。在這樣以身障者為主的工作場所中,環境永續與碳減排的議題正在發酵。



慈佑庇護工場烘焙坊所製作的餅乾,因其無添加8大添加物(人工化學合成香料、人工化學合成色素、人工化學合成甜味劑等等)、非基因改造原料、符合農藥殘留規範,今年欲申請潔淨標章。攝影:鍾依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