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剩餘土石方可堆滿2萬座泳池 內政部盤點用地供地方設土資場
房屋拆除、建案起造、道路開發,會產出混著各式金屬、塑膠的大量剩餘土石,不肖業者任意棄置情況屢見不鮮。環境部、內政部、法務部昨(27)日共同宣示將強化管制。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營建剩餘土石八年來大增75%,每年產量可堆滿2萬座泳池,已盤點出全台2000多個國有地,可供地方政府申設公有土資場。

亂倒營建混合物頻傳 環境部擬修法加重刑責、強化管理
各項營建工程會產出大量混雜著各類金屬、塑膠的剩餘土石,這些「營建混合物」原應妥善分類,進入土石方堆置場或再利用機構,但任意填埋、暫存、棄置營建混合物的狀況層出不窮。環境部、內政部、法務部昨日共同召開記者會,邀請六都環保局宣示杜絕非法棄置營建產出物。
法務部長鄭銘謙表示,台灣營建混合物非法傾倒至農地、保育區內的案例層出不窮,許多非法集團靠此牟利,傷害環境。如2022年彰化地檢署就偵破非法棄土產業鏈,將棄土填進農地、魚塭,當時共起訴164名被告、沒收2.36億元不法所得。
環境部長彭啟明則表示,環境部的責任是「把漏洞補起來」。過去營建剩餘土石方多由地方政府自治管理,環境部近期提出廢棄物流向追蹤的強化計畫,將擴大建置1200處車牌辨識及e-Tag系統,並要求清運剩餘土石方的車輛皆須使用電子聯單、GPS追蹤器,透過即時追蹤讓流向更透明。
彭啟明也提到,環境部將提《廢棄物清理法》修法及「資源循環推動法」草案,違反廢清法最高刑度從5年提高到7年,組織犯罪主謀最低刑度至少3年且不得緩刑;另根據資推法,未來一定規模以上營建工程須遵守綠色設計準則,如營建工地源頭分類、使用一定比例再生料等。兩個草案預計在6月初提出。

剩餘土石可堆滿2萬個泳池 內政部盤點2000多處出土資場用地
房市蓬勃加上公共工程開發,台灣近年出土量明顯增加,亟需擴增去化管道。內政部長劉世芳說明,2016年營建剩餘土石方產生量約2481多萬方,至2024年已有4354多萬方,幾乎是2萬個國際標準泳池體積,8年成長率達75%。
他表示,內政部去(2024)年12月已向行政院提報「營建剩餘土石方最終去處規劃方案」(以下簡稱規劃方案),在全台盤點出17個地點,可把剩餘土石方填入各區段徵收地區,或供交通部商港、經濟部工業區填海造地,此外也有數個填埋型土資場。包含桃園航空城、台北社子島、屏東高鐵特區、彰濱工業區、台北港、台中港、高雄港等地,加上7個土資場,合計約有1.5億方容量。
至於去化量能是否足夠?劉世芳叫大家「放心」,內政部已盤點出2321處國有地、80處整體開發區,可讓地方政府評估設置公有土資場。
面對去化需求增加,是否有總量管制規劃?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表示,規劃方案的1.5億方「是暫時足夠的」。劉世芳則補充,內政部審議各都市計畫、區段徵收計畫,針對土石方本就會要求源頭減量、流向管控及擴增去化管道,「才不會徒增很多不同的掩埋型土資場、營建棄土掩埋場」。

- 記者: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