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擬推新版「中國製造2025」 強化高科技自主應對美國脫鉤戰略

大陸擬推新版「中國製造2025」 強化高科技自主應對美國脫鉤戰略

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出,為了應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推動製造業回流、強化對中戰略脫鉤,中國大陸正考慮推出新版的製造業發展總體規劃,計畫將聚焦於推動高端技術的自主,顯示中國有意在全球供應鏈重組背景下,持續掌控其製造業優勢。



知情人士透露,該新計畫將是2015年「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延續,未來十年的政策重點將鎖定包括晶片製造設備在內的核心技術產業。不過,為避免引發西方國家的批評,當局可能不會再以「中國製造2025」之名公開此計畫。



除了產業政策外,北京正同步制定自2026年起實施的新一輪「五年規劃」,目標之一是維持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穩定比重,凸顯中國對製造業在經濟結構中所扮演角色的長期重視。有關是否在規劃中設定具體的消費占比目標也曾納入討論,但因缺乏有效刺激家庭消費的工具,當局目前傾向不設具體指標。



這些政策仍處於討論階段,細節可能調整。新一輪五年規劃預計將於2026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公布,而新版製造業藍圖則可能提前或稍後公佈。



儘管「中國製造2025」計畫在國際間爭議不斷,尤其受到美國與歐洲批評其助長貿易失衡,但目前北京方面似乎無意放棄這一路線。川普政府近期已大幅調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並表明將持續推動「戰略性脫鉤」,以確保美國在鋼鐵、醫藥及半導體等關鍵領域的自主性。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本月稍早對CNBC表示:「若撇開戰略性原料不談,美中仍可能在其他領域合作。我們需要更多製造業,中國則需要更多消費。或許雙方還有重建平衡的空間。」



習近平本人也再度強調,製造業對中國經濟安全的重要性,他19日視察河南一家軸承工廠時表示:「要持續壯大製造業,堅持自立自強,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數據顯示,中國的家庭消費占GDP比重約為40%,遠低於已開發經濟體的50%至70%。同時,投資在中國經濟中占比亦高達約40%,是美國的兩倍,顯示其經濟仍嚴重仰賴製造與基礎設施投資。儘管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中已強調「大力促進消費」為施政優先事項,但實際上至今尚未有具體措施落地。




大陸擬推新版「中國製造2025」 強化高科技自主應對美國脫鉤戰略



另一方面,科技領域的自主發展也被北京視為當務之急。受美國、日本及荷蘭聯手限制先進晶片設備出口影響,中國至今無法取得如荷蘭ASML公司極紫外光刻機等關鍵設備。為此,中國正加速打造本土晶片設備產業鏈,作為突破美方封鎖的戰略核心。



根據彭博經濟研究與情報部門的報告,在「中國製造2025」涵蓋的13項關鍵技術中,中國已在5項領域取得全球領先地位,另外7項亦正在迅速追趕。已完成或超額完成的項目有電動車、能源與發電裝備、高鐵與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造船與海洋工程裝備等項目;接近完成的項目則有航空航太裝備、半導體、機器人與高檔數控機床、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與新材料等項目。



另外,根據多份權威報告和媒體分析,計畫涵蓋的260多項技術指標中,超過86%的目標已經實現,部分領域甚至超額完成。這些成果,連同中國企業如DeepSeek AI在人工智慧方面的技術突破,強化了中國對其科技發展策略的信心。



未來的政策方向也更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包括電動車、太陽能與電池等產業。今年3月由國家發改委主管的媒體報導指出,多個政府部門已展開針對「新質生產力」與核心技術瓶頸的研究,期望在下個五年規劃中,提出具體突破方案。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