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北國際書展登場 人權館攜神獸獬豸亮相

圖:人權館以「人權Discovery」為題參與本屆台北國際書展,現場陳列各式人權主題精選好書,吸引不少讀者駐足觀看。(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眾所期待的2025台北國際書展今(4)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國家人權博物館響應書展年度主題「閱讀異世界」,以「人權Discovery」為策展核心,展示圖書館藏的政治受難者相關著作,並展售眾多人權主題精選好書及最新的文創商品。此外,還規劃一系列專題講座,邀請文學與繪本、影視各領域傑出的創作者與研究者蒞臨現場,分享轉譯白色恐怖歷史的心法與人權議題的深度挖掘,邀請大家共襄盛舉,參與這場跨領域的人權文化饗宴。



圖:繪本《發現》於2024年8月出版,為人權教育繪本工作坊第三屆首獎之作,作者為陳威諺。(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文化部長李遠於書展開幕典禮結束後到訪人權館展位,選薦新近出版的人權主題繪本《發現》及《走出霧之森》,並特別推薦《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套書。李部長也進一步詢問人權館與出版社的合作模式,期許能結合民間力量與多元載體,讓人權議題更易於進入大眾視野。人權館表示,本次參展主題「人權Discovery」正是發想自陳威諺的繪本創作《發現》(第三屆人權教育繪本工作坊首獎作品,由人權館與蔚藍文化合作出版);總計四卷的《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則是由胡淑雯、童偉格擔任主編,透過作品收錄,看見臺灣橫跨數世代的小說家如何連綴創造力,應對戒嚴體制的生成、強化與轉變。



圖:人權教育繪本工作坊「畫話:一座島的故事」歷屆學員創作成果共計63本小書也於書展現場展示,期待這些精采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喜愛。(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人權館指出,展場主視覺的神獸獬豸形象,取材自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前方的歷史地景「獬豸水池」(由政治受難者林池前輩在被關押期間設計製作)。傳說中,獬豸頭頂獨角,是公正不阿、明辨是非的神獸。園區裡的獬豸雕塑呈現擺頭回望、後腳彎曲的坐姿;展場上的獬豸則採向前瞻望的立姿,寓含著探索歷史真相的勇氣與希望,用以呼應「人權Discovery」的主題。



圖:文化部長李遠到訪人權館書展展位,除了選薦新近出版的人權主題繪本《發現》及《走出霧之森》,也特別推薦由胡淑雯與童偉格共同主編的《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套書,期許人權館結合民間力量,讓人權議題進入大眾視野,成為生活的養分。(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人權館表示,延續去年書展「寫繪人權」引起熱烈回響的人權教育繪本工作坊「畫話:一座島的故事」歷屆學員創作成果展示,今年更將納入最新第5屆工作坊的結業成果,與前4屆共計63本小書一起展出,讓這些故事有更多被看見與出版發行的可能。去年甫開幕的人權館圖書室也端出近年蒐羅的重要藏書,在書展現場以專區陳列近百本政治受難者前輩的相關著作,以及精選的人權主題選書,並規劃舒適放鬆的閱讀角落,讓讀者從「見證者」的視角,領略威權統治帶來的傷痛記憶與訴說真相的由衷渴望。


展覽期間將舉辦7場系列專題講座,包括3場繪本新書分享:《發現》(陳威諺、郭正寧對談)、《牆外的牆》(太迪了、簡庭棻對談)、《長頸鹿總統》(cincin chang、劉維人對談),由繪本工作坊學員現場分享故事原型到實體書出版的箇中甘苦;2場人權館駐館藝術家駐館創作分享:小說家黃崇凱與歷史工作者林易澄對談新作《反重力》、排灣族散文家利格拉樂‧阿

主講由原住民視角出發的白恐書寫;以及由美術設計尤稚儀和美術指導賴勇坤揭密客家電視台旗艦劇集《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分享如何再現綠島新生訓導處歷史場景;最終壓軸場則邀請詩人向陽與陳允元帶來將於下半年發行的《臺灣白色恐怖詩選》第一手新訊。



圖:《反重力》一書以重力及反重力,隱喻1970年代壓迫與對抗的時局,為小說家黃崇凱擔任人權館駐館藝術家之創作成果。(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人權館誠摯邀請民眾走訪台北國際書展人權館A1319展位,展開一場人權探索之旅。更多訊息請鎖定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及臉書。



圖:人權館書展講座節目單(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

【台北國際書展——人權Discovery】


地點:台北世貿一館A1319展位(臺北市信義路五段5號1樓)


時間:2月4日至2月9日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2月7-8日延長至晚間10時,2月9日延長至晚間8時)



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


國家人權博物館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NHRM


The post 2025台北國際書展登場 人權館攜神獸獬豸亮相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