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頭山的傳說/齊鳳池

磕頭山的傳說/齊鳳池

齊鳳池

在我下鄉的那個村的南面,有一座海拔三百多米高的山,當地人叫它磕頭山。

磕頭山屬於燕山山脈,燕山山脈蜿蜒到冀東後,磕頭山正好落在了尾巴上。磕頭山雖然不高,但山上的松樹,橡樹和酸棗棵子非常茂盛,把磕頭山掩蓋得嚴嚴實實。遠遠的望去,整座大山蓊綠蓊綠的。唐代詩人劉禹錫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磕頭山雖然不高,但當地人也給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並成為當地人求仙拜佛的聖地。

唐山大地震後,倖存下來的人聽說磕頭山上有個山洞,裏面有個神仙,可以求仙保佑,還可以取到仙藥。這話一傳開,方圓百十裏的人紛紛湧向磕頭山,每天來磕頭山求仙取藥的人,像打狼的隊伍,浩浩蕩蕩湧上山來。

在磕頭山的北面,距山腳有五十米的地方,確實有一個洞口。洞口有四米見方,可以開進一輛汽車。有人說,神仙就在洞裏。只要求仙取藥的人擺好貢果,燒上三炷香,閉目禱告。求仙者的身邊就會出現一包靈丹妙藥。我聽了覺得有點玄。因為這個山洞,我下鄉時曾經進去過,山洞裏什麼也沒有。這個山洞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修建的一個軍火庫。日本鬼子投降後,洞裏面的槍支彈藥全部被八路軍繳獲了,就剩下一個空洞。解放後,山洞被人用石頭砌上了。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又被扒開,當了防空洞。其實裏面什麼也沒有。哪里來的神仙?但相信的人很多。一時,到磕頭山求仙取藥的人越來越多。

事情傳開後,當地政府在山腳下貼了告示,並派人用水泥把洞口鑄死了。從此,就再也沒有求仙取藥的人來了。聽說取到仙丹妙藥的人說,那個黃紙包裏,就包著一點好像香灰一樣的東西。具體是什麼藥,沒人去化驗。究竟是否能治病,也沒法去考證。

山洞是被水泥鑄上了,但是洞裏的神仙是堵不住的。到了八十年代初,有人說,磕頭山上出現了一尊菩薩。我聽說之後,就和學校的王老師,李校長,還有王老師的大學同學,我們四個騎車到了磕頭山。

在山頂一塊平地上,確實佇立著一尊五米高的菩薩。菩薩的身上披著有二十多件大紅絨斗篷。這些斗篷都是朝拜者給菩薩穿上的。在菩薩的腳下有一塊兩平方米大的一塊凹處,那凹處存著三四寸深的清水,人們叫它聖水。人們怎麼舀也不會幹。聽王老師的那位大學同學說,這座山是水生岩,是滾燙的岩漿流出後被海水冷卻形成的山。山上的植被茂密,使這座山形成了像我們家裏盆景裏的上水石一樣。這塊凹處的水就是這樣形成的。其實根本不是什麼聖水。王老師的這位同學是南開大學學地質的。他還講了許多岩石的結構,以及山體岩石的層次。他講的這些都是我未知的學問。

當老百姓不管它是不是聖水,每天有很多拎塑膠桶取聖水。據說,這聖水能治病,眼睛有病的人,用聖水洗洗就好了,眼睛也明亮了。王老師的同學笑著說,這水可以喝,要說治病,還沒有科學依據。說能治病,那得經過化驗和臨床試驗才能下結論。

它究竟是不是聖水,我不去管它。但老百姓就認准了這個理了。另外,在菩薩的右側有一條緊靠山壁的小道。山壁被開鑿出一條五十米長一米寬的山壁。有工匠在上面刻上了浮雕。據說有五百個神態各異的羅漢,我從頭數到尾也沒數夠。再數也湊不夠那五百個羅漢。也許還是我不心誠吧。

快到中午的時候,我們在磕頭山上找了一處山石平整樹林茂密的地方,我們把帶來的酒菜擺在山石上,我們用礦泉水瓶做了四個酒杯,各自倒滿酒。就著我們帶來的燒雞,香腸,黃瓜,番茄,喝起酒來。我們暢飲著,真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感受。

我們邊喝邊談,樹上的山雀就在頭頂嘰嘰喳喳鳴唱著,山風一陣陣吹來,我感覺透心的爽快。

太陽快西垂的時候,我們將喝剩下的瓶子吃剩下的殘羹,裝進一個塑膠袋裏,拎下了山。

關於磕頭山的神秘傳說,其實並不古老,它屬於現代神話傳說。因為歷史不久遠,所以,磕頭山的香火也就時斷時續。因此,我也只能斷斷續續的紀錄這些半信半疑的神秘傳奇了。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