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觀論》金門:脫離的克里米亞?/魯云湘

《海峽觀論》金門:脫離的克里米亞?/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金門,這座位於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僅相隔 3公里的島嶼。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這個曾經的前線堡壘,如今在經濟和文化上與大陸越來越緊密。特別是8月下旬時,金門縣議會和旅遊業者,組成訪問團赴北京拜會大陸國台辦主任;另大陸文化和旅遊部於8月底發布,將於近期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的消息。

此情此景,不禁讓筆者聯想到,2014年克里米亞脫烏入俄事件,金門是否會步上其後塵,脫離臺北的管轄治理,成為另一個在地緣政治風暴的地區,雖說兩岸並非是國與國關係,而是一國兩府的現實存在,因此亦是需要你我關注的議題。

自2001年小三通開放以來,金門與大陸之間的互動日益頻繁,尤其在觀光產業上,金門成為大陸遊客到福建旅遊時的必經之地。金門縣政府也積極推動多方合作,不僅改善交通基礎設施,於2018年起,大陸福建地區亦開始向金門供水,目前約70%以上的民生用水依賴其供應。這一項政策,加上近期即將恢復的開放陸客觀光,足以顯見金門與大陸的經濟聯繫日益緊密。

金門的歷史文化背景,與臺灣相比,顯得更接近大陸,這促使金門與大陸的聯繫日益緊密。本文將探討『若金門選擇脫離臺北,改由北京治理』的可能性,並分析其對臺海乃至整個亞太地區的影響。

首先,金門治權改為北京,勢必將徹底改變臺海的地緣政治格局,並削弱臺灣為數不多的戰略要衝,這將使其在國際社會中,處於更為不利的地位。其次,亞太區域安全的局勢可能因此緊張升溫,美國及其友好盟國,可能會增加在臺海地區的軍事活動與部署,以應對大陸影響力的增長。

再者,金門的脫離,對國家安全亦構成嚴峻挑戰,因為臺北勢必將面臨至關重要的問題:金門國軍部隊的撤離。而返臺後的國軍部隊,是重整編制?或解散裁撤?不論決定其去留,對於都是一個令臺北傷腦的問題。

最後,金門若向大陸靠攏,或多或少也將在臺灣社會內部引發強烈的反應,可能使群眾的意識型態更加分歧。對於金門人,與大陸的經濟和文化聯繫,可帶來更多的利益與穩定的生活保障,並作為兩岸分治的示範縣市。然而,這可能也導致對臺灣自由民主價值的背離。反觀臺灣本島的民眾,則可能保持無關痛癢的態度,與其擔心金門脫離的庸人自擾,不如更應擔心自身的未來如何續存。

例如在2018年,金門縣政府就以金城鎮其中一條街道作為示範,掛滿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及五星紅旗,雖以藝術名義為由,但不免有影射一國兩府共同治理的意味存在。

或許,會有群眾將重點放到金門特產上(如金門高粱),並以其舉例分析利弊,倘若真向大陸靠攏,特產亦將變成大陸產品,並極有可能發動拒絕購買等杯葛活動出現。但對於北京及大陸人民而言,金門回歸是政治與民族大義勝於經濟價值,因此對於臺北及臺灣人民的反對意見,或將視而不見。

金門的未來,無疑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議題,尤其在地緣政治和區域安全日益緊張的今天。儘管金門或將受到歷史和現實等問題,推向抉擇的十字路口,金門群眾與臺北應該意識到,任何改變治權的決定,其產生的後果不僅將改變臺海,更是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雖然政治的宗旨是謀求群眾之福祉,但這樣的決定不可輕率,必須以維護區域和平為前提,經過審慎考量,方可付諸行動。(照片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