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觀論》朝鮮挑釁下的東北亞震盪/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朝鮮近日破壞連接韓國的鐵路,並且強化其邊界防禦,此舉不僅讓朝鮮半島上兩國的關係雪上加霜,更為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局勢,增添新的變數。朝鮮的挑釁行為,使韓國也於北緯38度線以南開槍,為週遭各國帶來多層面的安全隱憂,也迫使區域大國重新計算安全利益,導致東北亞的軍事平衡面臨著考驗。
將連結韓國的基礎設施破壞,無異是對兩國關係進一步的撕裂。長期以來,兩韓間的軍事對峙時而緩和,時而緊張,但從朝鮮的這次行動中,不免令人思考:雙方是否再無合作機會的可能性。鐵路的中斷,象徵著朝韓經濟與社會聯繫的全面斷裂,預示著未來在非軍事區爆發的衝突風險大幅增加。而朝鮮對邊防提高強度,不僅導致情資蒐集中斷,亦讓雙方誤判情勢與擦槍走火的可能性。
朝鮮的挑釁行為,可能觸發美韓同盟的反應,為其提供進一步強化合作的正當理由。韓國在面對此情況,極有可能獲得美國的軍事援助,並展開聯合軍事演習,藉此遏止朝鮮進一步的軍事行為。而破壞基礎設施並強化邊防,可能迫使韓國加大對國內防禦設施和戰略物資的投入。可行的策略包括加強反導彈防禦系統、無人機監控與戰略物資儲備。這樣的發展恐進一步拉高區域的軍備投入,讓未來的東北亞局勢變得更加難以評估與掌控。
觀察這一連串作為的背後,或許並非是單純的防禦手段,而是企圖藉由大動作引發國際關注。破壞與挑釁來達到戰略目標,可視為慣用的手段,如近核試驗與頻繁的導彈發射,意在提升其在國際或國內壓力下的政權合法性。雖然此舉再次展現朝鮮回歸孤立外交的趨勢,斷絕與外界的聯繫,讓國際社會難以掌握其境內的真實情況,進而使朝鮮在談判桌上擁有更大的籌碼。
此外,作為朝鮮長期的盟友,中國大陸和俄羅斯於東北亞的地緣政治立場,也將變得更加微妙。以北京的立場而言,需要在支持平壤與維持區域穩定間取得平衡。值得觀察的是,是否進一步加強中朝邊境監控,又或是在國際場合中,表態調解朝鮮的脫序行為。另一方面,面對俄烏衝突及西方加深的經濟制裁,俄朝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如今年6月時普京即出訪朝鮮,進一步激化東北亞的區域安全。
在2009年,朝鮮恢復韓國遊客與商旅自由跨越邊界的交流活動。然而,從朝鮮破壞連接韓國的鐵路,還關閉通往韓國的邊境交通。種種跡象表明,此舉等同於中斷跨境通訊,導致資訊交流缺乏,進一步產生誤解與裂痕,使雙邊關係逐步降溫,更使國際社會難以掌握朝鮮境內情勢。在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東北亞地區的軍事戰略可能因此調整升級,對區域安全構成直接和間接的威脅。總之,朝鮮通過此類行為引發國際關注,或許是希望藉此引起週邊各國的重視與關懷。(照片示意圖翻攝維基百科)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