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單厚之/滿街滯洪池,還要續蓋?

名家論壇》單厚之/滿街滯洪池,還要續蓋?
凱米颱風帶來強勁風雨,導致高雄多處淹水。(圖/翻攝畫面)

[NOWnews今日新聞] 凱米颱風又讓國人重溫了一次「颱風政治學」,颱風第一天尚無災情時,綠營指著盧秀燕快閃訪美罵作秀、指謝國樑要去廟口夜市不關心市民,結果隔兩天南台灣災情慘重,原先指著盧、謝兩人罵的全都閉嘴,颱風期間不在國內的綠委黃捷反而成了眾矢之的。

每次有颱風或重大災害,政治人物就要上演一次颱風政治學或防災政治學,盧秀燕的快閃訪美,就被藍營稱讚為「教科書級」操作。事實也證明,如果盧秀燕沒有返台,很可能被政治口水淹死;接著又因為南台灣淹水,與綠營直轄市長形成強烈的對比。

每次發生重大災害,首長們是否在國內、是否身先士卒,經常與是否關心民眾、施政是否認真劃上等號。2021年太魯閣號出軌事故,時任交通部長林佳龍就連日坐鎮在事故現場,雖然未必真有實質的幫助,但多少也安慰了受災家屬的情緒。每到颱風,所有首長更是使出渾身解數,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災防中心霸氣點名的畫面,一直讓民眾記憶猶新。

雖然都是重大災害,地震、交通事故和颱風本質並不相同。火車或空難通常只有單一的現場,指揮官坐鎮無可厚非;震災無可預防,救災不僅拼時間也賭運氣,官員第一時間到不到現場,意義並不大,0403花蓮大地震時,中央官員就沒有急著到現場。

颱風相對是可以預防、研判的災害,颱風來襲之前有跡可尋,有中央氣象局的預測,土石流早有監測的系統,每次颱風地方政府也會預防性的撤離危險地區的民眾,而水患則有即時降雨的資料,多少有可以預作準備的時間。以此次南部的災情為例,受災的地區廣泛,總統、閣揆和市長與其到現場勘災,不如在指揮中心運籌帷幄,反而能夠看得更全面,賴清德也就不會說出「治水有成」之類的話,在災民的傷口上灑鹽。

這次高雄大淹水,陳其邁推給雨量太大,490萬噸滯洪池全滿,沒有發揮預期的功能,賴清德卻說會繼續支持滯洪池的預算。但當初之所以要做滯洪池,就是要因為超過排水系統設計標準的大雨,讓排水系統短期無法負荷的大雨,能有地方暫時儲存,避免立即發生淹水。如今都淹成一片汪洋、市區處處變成「滯洪池」時,還要說滯洪池有發揮功效、要繼續蓋,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死鴨子嘴硬了。

防災是科學,政治學是沒有用的。南台灣這次大淹水的原因,不外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系統設計流量不足、且遠遠不足,另一則是雖然建置了系統,卻沒有妥善維護,一如當年韓國瑜擔任市長任內,從下水道清出一堆家具雜物導致堵塞。而要釐清是前者或後者也不困難,只要把各區域的雨量與建置排水系統流量做一對比就可一目了然,如果雨量小於設計流量就是人禍,相反則雨量超過系統負荷、排水不急,此時才能進一步討論滯洪池是否不足、是否需要繼續增設。

南台灣淹水後,中央第一時間說要增加預算的投入,而地方的專家則聲稱是就高雄縣、市的排水系統並未統整,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也說,台灣過去花的錢「已經是荷蘭的一倍」,質疑錢到底花到哪裡去了?

這次高雄的淹水慘狀讓人想起2001年的納莉,台北捷運淹水、忠孝東路變成「忠孝大河」,其中有雨量過大的因素,也必然逃不了人禍。中央和地方不能一味的粉飾太平,一邊將所有的問題都推給老天爺,一邊把所有的成果都歸給自己。如果只會發錢、花錢,卻不檢討系統和施政,類似的問題很可能會再次發生。

回到一般人民的角色,如果還是習慣捲入政治口水,一到颱風就盯著不同陣營的縣市長點名,發生災情只關心政客有沒有在第一現場淋雨,卻不去認真檢驗政府的作為。當有一天自己遇到災情時,別忘了是誰把政客慣成影帝、影后的。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朱駿/算命仙遊走藍綠大咖?小心政治山崩


名家論壇》徐佳馨/貸款滿水位,下半年的房市怎麼走?


名家論壇》何仁崴/高虹安、顏寬恒貪污案 一審判決法律分析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