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單週32死亡!疾管署估:流行期至8月初

疾管署說明,新冠仍有重症個案,要特別留意警示徵兆。(圖/記者張乃文攝)
[NOWnews今日新聞] 疾管署說明,上週新冠門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週下降,且已連5週下降,已脫離高原期。不過,新冠併發重症增114例、死亡則增32例,仍處相對高點,且以65歲以上長者佔絕大多數。疾管署呼籲,8成以上未接種本季新冠疫苗,除了盡快施打,若出現8種警示徵兆應立即就醫。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國內新冠疫情持續下降,新冠病毒持續活躍於社區,且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多,流行期預估至8月初,提醒民眾不可輕忽。
根據統計,第28週(7/6-7/12)新冠門急診就診計2萬9007人次,較前一週下降36.1%,可能受上週颱風來襲,部分縣市門診停診影響致降幅較大,新冠病毒持續於社區活動,重症及死亡病例數仍多;7/8-7/14新增11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32例本土死亡病例;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1359例,其中284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JN.1疫苗者均達8成以上。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上週最年輕的死亡個案為南部40多歲男性,有多重慢性病長期臥床,個案過去曾接種過新冠疫苗,但較新的JN.1疫苗並未施打。7月初個案出現類流感症狀,有發燒咳嗽,就醫前做新冠快篩,檢驗為陽性,後續除了發燒,還出現呼吸急促、喘鳴聲等症狀。
林詠青指出,個案被送至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血氧偏低,胸部X光顯示有肺炎,研判是新冠感染併發肺炎。收治加護病房後也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不幸在住院期間,病況持續惡化,併發敗血症,於7月上旬住院第4天不幸過世。
林詠青提醒,雖然感染新冠肺炎大多數為輕症,但仍有重症可能,包括長者、小小孩、慢性病患等風險較高,呼籲民眾要特別留意危險徵兆。
疾管署表示,國內新冠JN.1疫苗已累計接種246萬人次,目前全國JN.1疫苗接種率9.74%,65歲以上接種率分別為第一劑20.14%、第二劑2.81%。
由於國內疫情仍持續,本土併發症確定病例及死亡個案有8成以上未接種JN.1疫苗,疾管署呼籲,尚未接種JN.1疫苗者應儘速接種,尤其感染後易併發重症或死亡之65歲以上長者等3類高風險對象,如已接種1劑JN.1疫苗且間隔2個月(60天)請再接種第2劑,提高保護力,抵抗疾病威脅。
除了施打疫苗,疾管署呼籲,務必做好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等自我防護。具重症風險因子對象,如65歲以上、孕婦、具慢性疾病或影響免疫功能疾病者,為感染新冠後可能導致併發重症之高風險族群,如有疑似症狀請先自行使用家用快篩再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篩檢結果,以利醫師診斷並開立抗病毒藥物。
疾管署提醒,感染新冠如為輕症或無症狀,建議盡量在家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外出時記得戴口罩;同時應留意自身健康狀況,民眾如出現下列重症警示症狀,包括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意識不清、皮膚/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無法進食/喝水或服藥、過去24小時無尿或尿量顯著減少、收縮壓<90mmHg或無發燒之情形下心跳>100次/分鐘,請務必立刻就醫。
至於兒童感染新冠的警示徵象與成人不全然相同,疾管署指出,家長或照顧者應注意家中幼童感染後,如有包括: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頭痛或腹痛、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解尿,請家長儘速帶往就醫。
若已出現抽搐、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唇色發白或發紫、血氧飽和度低於94%、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體溫大於41度等症狀時,也務必立即送醫治療。
相關新聞
5旬婦高處墜落「全身骨折」險癱瘓!醫一招3個月就恢復行走
土城案狠夫也聲請保護令!家暴互控案例多 衛福部:跨部會擬指引
長者被家暴難發現!75歲嬤眼瘀青 專家示警:4部位冒瘀傷要懷疑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