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加入世衛案再遭挫 邱泰源:尋求新方法繼續努力

世衛大會開議首日,台灣入會案再度遭挫,正式確定本屆無法參與。衛福部長邱泰源表示會向世衛遞交抗議函,並將持續努力,「舊問題尋求新方法,新問題尋求好方法」,爭取更多國際支持。

邱泰源透露,上午台灣友邦便在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務委員會的閉門會議中,要求將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的提案納入本屆世衛大會(WHA)議程補充項目,但總務委員會仍拒絕建議大會排入議程。

下午世衛大會議程開始不久,則透過「二對二辯論」形式,由正反雙方各兩國代表發表對台灣入會案的看法。

中國駐日內瓦辦事處大使陳旭主張聯合國2758號決議和世衛大會第25.1號決議確認中方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他說「近年來台灣民進黨當局對此拒不承認,導致台灣參加大會的政治基礎不復存在」。

巴基斯坦駐日內瓦辦事處副大使梅德(Zaman Mehd)呼應中國立場,宣稱前述兩個決議反映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提供世衛處理此議題的法律基礎,並與中國同聲指責台灣議題分散世衛大會處理重要公共衛生議題的精力。

為台灣發聲的貝里斯健康福祉部部長柏納(Kevin Bernard)表示,「雖然台灣成就斐然,但來自中國的壓力不公正地自2017年排除台灣」,違反WHO願景以及本年度WHA主題「全民均健,全為健康」。

友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健康福祉及環境部部長普林斯(St. Clair Prince)則指出,台灣具有強健衛生體系、已達成全民健康覆蓋,並有效因應非傳染性疾病等衛生挑戰,「但這些成就從未出現在WHO的網站與資訊中,因為WHO並不承認台灣有聲音」。

他強調,台灣多次在疫情爆發前預先察覺並提出警告,「世衛組織正抹去國際社會與有經驗與成功公衛夥伴合作的機會」。

4國代表發言後,WHA主席最終仍裁定「不將台灣議題納入本屆大會議程」。

前來聲援台灣入會的跨黨派立委在日內瓦飯店一同觀看大會直播,二對二辯論結述後現場氣氛沉重。邱泰源也面色凝重地舉行記者會表示,本年度努力到最後一刻仍未收到邀請函,雖很遺憾但仍將繼續努力。

台灣近年都以前述納入議程補充項目的提案方式來尋求參與機會。中央社提問,政府是否考慮從更早的程序,也就是WHO執行委員會每年1月安排5月的大會議程時就請友邦提案排入。

國際組織司司長孫儉元答覆,「過去確實有在1月份的執委會推案,但在推案的過程當中其實要考慮相當多的因素」。

他坦言友邦與理念相近國協助推案,「其實都需要動能累積跟意願配合」。過去在執委會推案「獲得的國際支持並不夠多,所以我們希望把國際支持動能連續到5月,同時也擔心在1月推案,可能會減損5月推案的動能」。

孫儉元指出,政府不斷與各方盟友共同演繹最適合的推案方式,只要認為1月推案有可行性,就不排除任何可能。

對於中國代表再次宣稱「我們對台灣地區參與全球衛生事務做出了妥善安排」、「兩岸之間建立了各類疫情通報和處置機制,所謂國際防疫體系缺口純屬無稽之談」,邱泰源反駁中方所言全非事實。

他舉例,WHO每年有上百場技術性會議,但沒有代表權的台灣平均一年只被允許參與7場,失掉很多機會,「我們必須要強烈的反駁,讓全世界知道中國完全沒有顧及台灣的健康人權」。

健保署長石崇良補充,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就可以發現,在第一時間台灣並沒有辦法真正透過WHO得到中國疫情的任何訊息,正因如此,疫情之後有更多的國家願意支持台灣。

中方代表也特別提到賴政府上任不承認一中等語,是否反映中國加強打壓台灣國際空間?對此,邱泰源表示,賴清德總統說的「中華民國台灣跟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是一個國際公認的客觀事實,也是無可挑戰的台海現狀。

他說中國擅長認知作戰,但事實上很多國家雖有「一中政策」,但並不承認中國所稱的「一中原則」。

邱泰源表示,美國在過去一段時間已反駁中國對聯大決議的錯誤詮釋,「我們也會持續跟美國還有理念相近國家一起反擊中方的論調」。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