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落實單一身份、單一戶籍 邱垂正:一舉解決逾30年歷史積案


中午來開匯/落實單一身份、單一戶籍 邱垂正:一舉解決逾30年歷史積案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陸委會主任委員邱垂正今(14)日接受《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陸配除籍專案進入清查末期,陸委會主任委員邱垂正強調,政府秉持依法行政、柔性輔導並重的原則,協助逾萬名未繳回原籍撤銷證明的陸配完成程序,確保其合法身份不再遭質疑。


在專訪中,邱垂正指出,此次清查行動溯及2004年修法前後的資深陸配族群,許多陸配取得定居身份證後,未依法於3個月內完成撤銷中國原籍登記,導致法定程序未竟。他指出,疫情期間因返鄉困難,政府當時採取彈性處理,然而事後仍須補件,確保法律一致性。


具體措施方面,陸委會與移民署、海基會三方協力,針對各類難題提出替代方案,包括年長、弱勢、具政治風險身分者,可透過具結取代證明。針對證件遺失、記憶模糊、聯絡困難等情況,移民署亦提供協助與延後機制。


針對社會關切造成陸配壓力過重,邱垂正澄清,凡與主管機關聯繫者,即無3個月期限限制。他舉例說明,具結方式適用於法輪功、民運參與者,或10年以上未返陸者;學生、懷孕者亦可申請展延。


針對雙重戶籍與兩岸忠誠義務衝突問題,邱垂正指出,個別案例涉及同時擁有中國大陸與台灣的戶籍或身份證,甚至有申領兩地補助、退休金者,恐違反單一身份制原則。此次清查目的在於落實法治,保障公平,防止未來繼承權與忠誠義務產生混淆與爭議。


相關部會自2023年10月起執行清查至今,據統計,14萬名核發身份證者中,已有13萬人依法完成繳回程序。邱垂正表示,其實大部分都已經依法繳回了,在專案期間,來關懷、輔導,甚至來協助未繳回者。


回顧制度源由,邱垂正指出,海基會自1991年設立以來,長期作為陸配在台「娘家」角色,與陸委會及移民署形成輔導陸配的「三駕馬車」;各地移民署服務站負責在地輔導,陸委會則承擔政策統籌與制度監理。他說明:「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不論是娘家、依靠、後盾,我們都有責任協助陸配解決問題。」


疫情期間,大量陸配無法返鄉申辦,邱垂正指出,當時很多陸配3、4年未能回中國探親,一胎化政策下,更顯親情迫切。在擔任海基會副祕書長任內,邱垂正曾協助陸配辦理「臨時入境證」,對岸卻堅持須提供5種證件方得入境。他提到,台灣可以在台遺失護照就立刻給臨時證明,對岸卻沒有這個制度。


陸委會評估,疫情影響使不少原籍撤銷程序中斷,致使證明長期未繳,專案實施即為回應此逾30年的歷史性積壓問題,並未追溯懲罰,而是補齊行政程序漏洞。邱垂正強調,不是針對陸配,是針對制度長年懸而未決的漏洞。


行政體系未來走向亦受關注,邱垂正強調,除落實單一身份制度外,更希望建立長期制度機制,避免身份不清所帶來的行政與法律爭議;陸配在繼承權、公職忠誠義務、福利資源分配等領域所面對的模糊與衝突,需透過制度解決。他表示,合法身份是安居樂業的基礎,讓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才能讓輔導資源有效投入。


對於部分陸配團體的回饋,邱垂正表示理解。他指出,多數陸配與團體支持清查專案,但對行政程序與證件取得難度亦有反映。陸委會後續將透過座談、機關協調與公文機制,進行個案輔導,減輕民眾負擔,提升政策接受度。


此波清查與輔導作業已走到尾聲,邱垂正指出呼籲,如果還有放棄困難,只要有任何的窒礙難行、疑難雜症,「都通知我們,讓我們來協助,讓我們一舉把30年來的、超過30年的這些案子清理完」。


邱垂正表示,如此一方面符合法律的規定,也讓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另外一方面,如果身份都是合法的,那麼也讓相關機關在輔導各位安居樂業時,有一個很好的基礎,「你如果身份被人家挑剔,怎麼安居樂業?」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讚高虹安就任兩年見成效 蔡文盛:新竹市場「變乾淨、變賺錢」


核電廠延役修法通過 張嘉郡:行政部門應儘速盤點與安全評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