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配「補件」事件 勞動黨:協助非懲罰補正非清算歷史

陸配「補件」事件 勞動黨:協助非懲罰補正非清算歷史

【記者 丁倩/台北 報導】近日,眾多在台定居多年的大陸配偶陸續收到內政部移民署發出的限期補件通知,要求三個月內補交「經海基會驗證之喪失原籍公證書」等文件,否則將面臨撤銷定居證與戶籍的處分。勞動黨對此深感憂慮與關切,同時憂心並有理由質疑,在賴政府的仇中敵對政策下,這是否又是一樁假行政命令之名、行人權迫害之實的政治清算?為此勞動黨提出聲明,希望社會各界一同關切:
一、人權不應因制度補正而受懲罰性對待,應設計區分年代、簡化程序的補正機制
目前移民署以補件不齊為由,要求部分已定居台灣的大陸配偶限期補交「喪失原籍公證書」,否則將撤銷定居戶籍,此舉欠缺比例原則與人道考量,亟需檢討。

首先,2004年以後取得身分證的陸配,本就已依據現行法規完成放棄大陸戶籍的程序,不應再要求補件,否則屬於重複審查、徒增困擾。至於2004年以前取得戶籍者,當年政府在作業上多採取默許態度,未明確要求出具除籍證明。如今若要進行行政補正,應考慮設立具彈性的人道機制,例如:允許當事人以具法律效力之「切結書」代替補證,聲明已無大陸戶籍。在這樣的制度背景與兩岸規定一致的前提下,補正程序應以便民為主,避免行政過當對人民造成二次傷害。政府應協助,而非懲罰;應補正,而非清算歷史。

二、程序應透明簡便、行政應具同理心
據了解,許多個案實際上並非拒絕配合,而是因文件遺失或家庭關係斷裂,導致難以短期內補齊資料。大陸方面近年也配合加速除籍業務,並允許家人代辦,程序相對簡單。若已辦過除籍但遺失證明,也可透過海基會補發,這些資訊應由政府主動提供與說明,而非陷人民於無所適從的行政懸崖。補正本應是協助,不應成為懲罰。

三、反對以兩岸對抗邏輯處理人民權益
在當前兩岸政治緊張氛圍下,憂心本案背後是否反映出對陸籍身份的政治不信任傾向。台灣社會若以對抗邏輯處理人民交流與定居問題,不僅會破壞長期建立的社會信任,也將進一步撕裂兩岸人民之間的基本連結。身分認定應以法律與人道為依歸,而非政治操作的延伸。

四、呼籲回歸法治與人道,建立合理補正機制
呼籲政府暫停以撤銷戶籍作為補件期限未達的預設懲處,對已在台穩定生活者提供具體指引與彈性時限,並設立協助窗口,協助民眾了解並辦理相關程序。在制度正義與歷史補正之間,應有體諒人民實際困難的空間。

台灣社會應是包容與公義的社會,不應讓政治對抗邏輯主導對人的評價與待遇。唯有走出兩岸對立的惡性循環,才能在尊重人權、維護社會正義的基礎上,開創真正屬於人民的和平與共好。(照片本報資料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