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建議:用量少、影響小指示藥先退出

醫界建議:用量少、影響小指示藥先退出
針對指示藥逐步退出健保政策,醫界建議應以藥品用量及影響程度為考量。(圖/取自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網站)

[NOWnews今日新聞] 針對指示藥退出健保政策,今年八月已新增14項藥品改由民眾自費,目前仍有超過800項藥品待檢討。對此,醫界認為可能帶來三大隱憂:對慢性病患者造成負擔,增加民眾購藥不便、價格混亂以及小兒用藥安全風險;建議應以藥品用量及影響程度為考量,優先剔除使用量少、影響小的藥品。

「這些藥雖然價格不高,但用量非常大!」台大醫院內視鏡科主任曾屏輝指出,針對便秘、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的常用藥,患者需長期服用以控制病情。若退出健保,民眾需自費購買,例如便秘常用軟便劑與促進腸道蠕動藥物為例,每日五、六顆就需花費約10至15元,一年下來增加的負擔就超過3000元。

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表示,胃食道逆流的用藥對慢性患者至關重要,一旦因費用問題中斷治療,可能導致胃酸灼傷食道黏膜,長期恐有食道狹窄、甚至食道癌等併發症。曾屏輝也提到,由於台灣市場規模小且健保核價偏低,藥廠供應意願有限,若退出健保,患者面臨的選擇將更少。

指示藥退出健保後,患者需持處方箋至藥局自行購買。婁培人指出,因不同藥局的進貨成本不同,價格可能存在顯著差異,民眾為尋找便宜價格需多方比價。此外,醫師可能頻繁被詢問「哪裡能買到便宜藥?」或「藥局與醫院售價是否相同?」導致醫病溝通增加負擔。

對於小兒科用藥,退出健保可能引發更大的用藥安全隱患。婁培人提到,兒童用藥需謹慎,過往小兒科醫師常建議其他科別醫師避免開立特定藥品,以降低風險。若家長自行到藥局購買藥物,可能因不熟悉藥品而選用不適合的替代藥,增加風險。

對於政策執行,醫界認為應以藥品用量及影響程度為考量,優先剔除使用量少、影響小的藥品。即使是同成分藥品,也需根據不同適應症設置差異化給付機制,以保障病人權益。

婁培人強調,政策應考量病患的實際需求與健保資源的合理分配,避免「一刀切」造成病患負擔。曾屏輝則補充,政策推行需完善配套,並確保有足夠的替代藥物供應,以減少對患者的影響。

醫界建議,指示藥的退出應與患者需求掛鉤,並逐步檢討與調整健保給付範圍。先評估從用藥量少、影響小的藥品試行,對臨床治療影響大的藥物則應審慎評估並完善配套。這不僅需要充分的溝通與評估,也需借鑒國外經驗,同時考量台灣的特殊情況,確保政策落實時能兼顧病患利益與健保制度的永續性。



相關新聞


台中豪華級老飯店走入歷史 時代公園大廈開工坐落中山公園首排


國際獅子會300C-1區愛心園遊會 募集善款1400萬元助弱勢


台日攜手合作 阿茲海默症「語言訓練復健研究」登國際權威期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