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國中-會考後的青春不散臺東傳愛-相信孩子,傳愛服務不用等到長大

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事後新聞稿 請轉交文教記者

單位: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

地址:臺北市萬華區南寧路46號

業務聯絡:龍山國中 陳鈺郿老師 0919-805-611

新聞聯絡:龍山國中 劉擇憲輔導主任 (02)2336-2789轉600

【發稿日期:113年7月26日】

【主題:會考後的青春不散臺東傳愛-相信孩子,傳愛服務不用等到長大】

【臺北報導】國中會考結束到銜接高中職的暑假是多數國中畢業生放空的假期,而龍山國中11位學生在會考結束後,由陳鈺郿老師帶領,展開到臺東辦理營隊的計畫,對於師生而言都是非常大的挑戰,在老師探路走訪臺東金峰鄉的各國小及村落,找到願意給孩子學習機會的金峰鄉正興村介達國民小學,及協助解決學生的民生問題(淋浴)熱心的正興村村長,預定於7月22、23日一天半的時間,在介達國民小學,為27位小學生辦理營隊活動。



營隊前的準備,包含二個部分,第一是營隊帶領人的交通、食宿等民生問題,學校只提供一間教室入住二晚,必須自行處理用餐,經過師生討論及評估,在安全考量上,同學們同意以多一點的費用由西部搭火車前往臺東,而入住國小後的餐食,由同學自備卡式爐、鍋具及規劃菜單、採買食材,自行處理,同學們將童軍課、家政課所學綜合應用,發揮團隊分工合作,將自己及夥伴照顧好,才有能量帶領小學生。


第二個部分是最大的考驗,營隊進行的流程、課程與活動,這群孩子很棒,整個團隊能有很好的討論氛圍,人人都可以貢獻意見,並在討論中找出最適切的方案;同時能觀察欣賞彼此,可提出不同的看法和建議。最後討論出營隊活動以「幸運草」為主題,旨在引導小學生們學習傾聽與表達、珍惜與感恩,並體會幸福的簡單。活動內容包括主題課程與主題活動兩大主軸,主題課程將透過圖畫、皮雕、家族代表物進行小型策展,並分享彼此家族故事,促進彼此了解,並進而珍惜與感恩;活動課程則是引導孩子透過遊戲促進團隊合作與彼此欣賞。



鈺郿老師規劃了10堂的培訓課程,首先前2堂課大綱:什麼是偏鄉、服務?個人與團隊如何互動與平衡?讓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體會多元視角與同理的重要性,並且看見問題結果的多元性。運用4堂課時間,確認營隊主題與課程,並進行分組與討論,著手編製營隊的名牌、桌牌,擅長美工的同學發揮其優勢,擅寫POP海報字體、剪貼幸運草,熱音社的同學,以營隊核心理念,符合小學生能快速學會的,將朗朗上的當我們同在一起進行改編,加上鋼琴配音、美好的歌聲,錄製成此次的營隊歌曲。最後4堂是課程與試教討論、小隊輔角色及活動安排。11位學生須負責相見歡、6個主題課程、4個活動課程及結尾活動,發揮學生音樂、打籃球、畫畫、帶活動說故事等多元的專長,經過多次的試教、練習、討論與改進,完成營隊的整備過程。


7月21日搭乘火車抵達台東車站,須轉乘區間車到太麻里站,從太麻里站須步行30分鐘才能到達介達國小,感謝好心人開車協助先鋒部隊,將行李及公共器材載送到目的地,而另一組同學,採買完扛著食材,強忍艷陽的烤曬,汗水淋漓走過上坡路到介達國小;接下來的安排住宿、烹煮用餐及沐浴等,都克服了在有限的資源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並能安於現況,展現了龍山學子的韌性與毅力。


幸運草營隊正式開展,對於龍山學生而言是第一次,到人生地不熟的偏鄉國小,由大小孩帶領小小孩,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在過程中持續強化內心的自信與意念。11個龍山鐡漢勇者,自發性參加,過程中遇到多少波折與苦難,完全沒有被打倒,更重要的是老師對孩子的相信,彼此相信的力量,支持他們勇往直前。從相見歡開始,朗朗上口的營歌快速建立了關係,帶動歡樂啟程的氛圍,第一堂課-你是我的菜,小老師分享家人們喜歡的一道菜,引導孩子透過圖畫表現出最能代表家裡的一道菜,並進行分享。簡單的菜餚故事分享卻能很有畫面而且自然地帶出煮食物或共享食物的所有家人。第2個主題課程是你的顏色,引導孩子思考想要什麼顏色代表家,並以此顏色進行植物皮雕製作,最後進行分享。顏色的切入是個媒介,也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空間自在分享,例如有孩子分享以紅色代表家,因為自己家是種洛神花的,他們會將洛神花收成製作程蜜餞。第3堂課是,引導孩子透過圖畫、皮雕、家族代表物進行小型策展,並分享彼此家族故事。課堂間穿插了有趣、互動性強的動態活動,如第1個活動,夢想起飛,將營隊的四個目標:聆聽(好好聽)、表達(好好說)、珍惜(好好惜)、感謝(好好謝),引導孩子將自己設定的目標寫在氣球上,各小隊開心地進拍打氣球的遊戲,體會要達到目標必須靠個人付出及團隊的合作。還有幸運草讚讚讚,以遊戲接龍貼按讚貼紙,讓小朋友學習欣賞並讚美他人;另外的幸運草動一動,以籃球傳接球、撲克棒球活動,小朋友投入PK競賽中,在歡樂中促進情感交流與團隊的合作。



最後的你我的故事,將營隊課程的小朋友的圖畫、皮雕以及自己帶來的家族代表物進行小型策展,拍照投影在大螢幕上分享彼此家族故事,豐富多元,分享媽媽的炒飯、奶奶的咖哩、爸爸的貢丸湯,還有代表家族的陶壼(是排灣族三寶之一)、手木雕(傳統排灣族手紋象徵階級與家族身分,小朋友以其純真、可愛的話語,介紹家族的特色及表達對家人的感受與愛,充分展現營隊的豐碩成果,還有大小朋友心中是滿滿的幸福感,也讓龍山學子大開眼界,增進原住民文化的認識與理解。


龍山國中陳鈺郿老師說: 「這趟11個孩子加上2位老師,13人的團隊人人工作份量都很重,除了基本的工作分組、也要扮演隊輔及課程設計與帶領者的角色,更要扮演觀察者與即時補位者,考驗著孩子們的多重能力發揮,面對不在計畫中的問題要能彈性修正並互相支援,這點我看到這群孩子的潛力大發揮,很令人感動。」另外,「老師的角色看似是領導著,但更常是引導者,透過提問希望孩子們能從自己的角度盡情分享想法,因為問題的解決方式有很多種,老師的想法不是標準答案。在晚上的檢討會或隔日課程流程會議,有禮貌直說的氛圍讓整個討論更快能針對問題解決,且人人都可以貢獻意見,或許有時針對某個問題會因為多元意見討論比較久,非常累但很值得」。「出發前孩子對於偏鄉部落的想像帶有許多的刻板印象,實際到部落中的看見突破孩子原本的觀點,這點很好!唯有親身經驗,才能真正感受。」


林為寧同學說:「從和當地小朋友的對話中,發現許多令人驚喜的故事,也從中看到不同族群的特色及差異。以往從傳說故事中所認識的排灣族特色,對那邊的孩子來說都是日常。另外,不同孩子在同一課程反應不同,我也學習著透過提問彈性引導。」李宇家同學說: 「此次營隊中我扮演對輔角色,學習著對不同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我們這一隊三位對輔互相補位的狀況都滿好的。這一趟真的很辛苦,天氣及工作責任都有挑戰,但有遇到許多熱情的人在幫助的我們,很感謝。」


龍山國中校長江幸真感謝介達國小的林鴻祥校長、朱連惠教導主任以及正興村高成良村長的大力支持與協助,更重要的是我們相信教育有無限的可能,更相信孩子,提供了孩子無限學習的機會,因為我們的相信,讓孩子不畏困難,運用所學及團隊的力量,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完成夢想。更要感謝鈺郿老師的發動與培訓,以及陪同協助的劉朝俊老師,讓龍山孩子看到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力量,讓假期不頹廢、青春不留白,不用等到未來、長大後,都可以將自己所學、服務的熱忱奉獻給需要的人。最後也要感謝家長們全力的支持,此次公益營隊活動圓滿成功,整個規劃準備及實施的過程,充分實現了自發、互動及共好的教育理念。


歡迎媒體記者踴躍採訪報導!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