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技術推動機器人發展 加強適應外部環境能力


五大技術推動機器人發展 加強適應外部環境能力


人形機器人近年來成為機器人產業的開發新寵兒,主要是因為人形機器人能夠更快適應為人類打造的環境,而以下五項技術的發展,更推動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


編譯/曲姵蓉




人形機器人近年來成為機器人產業的開發新寵兒,主要是因為人形機器人能夠更快適應為人類打造的環境,而以下五項技術的發展,更推動了人形機器人的發展。





五大技術推動機器人發展 加強適應外部環境能力
人形機器人近年來成為機器人產業的開發新寵兒,主要是因為人形機器人能夠更快適應為人類打造的環境。(圖/123RF)



1、人工智慧




Figure 01是目前AI驅動機器人用例中發展較完善的一個,它能夠識別環境、舉起物品、了解人類的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動作。目前也有企業開始測試ChatGPT-4o驅動機器人的效果,未來機器人將有望快速響應人類指令、理解周圍環境,更加擬人化。




更多新聞:人形機器人接管工作 社會不平等恐加劇




2、擬人化




研究人員持續開發假肢或電子皮膚,讓機器人能夠精準地觸摸並識別物體。目前常見的電子皮膚可以識別22種不同物體和16種不同型態的表面,但研究人員希望能讓它感受到熱和痛,才能識別木材或金屬等材料的差異。




3、有機肌肉




一個獨立思考並感受周圍環境的機器人的想法還不夠先進,研究團隊現在試著創造類似人類的人造肌肉,讓機器人變得更輕、更容易製造、而且成本更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物理學家利用「水凝膠」概念與連續多孔彈性理論,加快水凝膠的膨脹收縮速度,成為簡易版人造肌肉或軟機器人,不過這種作法目前只適用於微型機器人。




4、變形機器人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正在研究如何精細控制軟機器人,他們創建了一種控制演算法,打造會自動學習移動、伸縮和變形重構的機器人,以克服不同地形環境。目前此技術已經用於微型機器人醫療手術中,它可以穿過人體達到特定位置,輔助醫生移除人體內部細菌。




5、模仿人類運動的生成式AI




實際上,如何製造可以跟人類一樣平穩移動的機器人,一直是產業的難題。即使是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機器人,也無法做到如此擬人化。日本東北大學近期利用中樞模式發生器和深度強化學習技術,推動機器人模仿人類走路或跑步,甚至能穿越崎嶇地形。




以上五大技術正快速加強機器人適應外部環境的能力,甚至吸引更多科技公司投入人形機器人研發生產的行列。




更多新聞:Red Shark



這篇文章 五大技術推動機器人發展 加強適應外部環境能力 最早出現於 TechNice科技島-掌握科技與行銷最新動態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