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三奈米晶圓漲價箭在弦上 魏哲家與黃仁勳合演漲價雙簧 台積電將進入另一波快速成長的新龍捲風暴

【林宏文專欄】三奈米晶圓漲價箭在弦上 魏哲家與黃仁勳合演漲價雙簧 台積電將進入另一波快速成長的新龍捲風暴

台積電上周四配息3.5元,演出秒填息的多頭氣勢,除了高階製程訂單爆滿,主要客戶從輝達、博通、高通等業績與股價大有表現,都成為推升台積電股價上漲的主因。不過,這些利多因素,恐怕都沒有接下來這件事來得重要,那就是晶圓報價要上漲了。


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價要上漲,不只已箭在弦上,更有趣的是,還先做了預告,被供需雙方拿出來在公開場合討論。


六月四日,當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熱鬧展現「輝黃時刻」當下,魏哲家當天也正式在台積電股東會後接任董事長。會後他接受媒體訪談時主動提及,「我確實跟『3兆男』黃仁勳抱怨過,他的產品實在太貴。」「這些產品(指輝達的AI伺服器)確實很有價值,但我也想對他展現台積電的價值。」


魏哲家這個話當然不是突然想到才說的,他說客戶東西賣得很貴,還要對他展現台積電的價值,直接表達自己的晶圓賣得太便宜,接下來就只有漲價了。這是對市場及客戶釋放出來很重大的訊息。


結果,那陣子在台灣到處趴趴走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被媒體逮住並詢問對這件事的看法時,他也很大方地表示,力挺台積電價值反應說,支持調漲報價。


魏哲家與黃仁勳是目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兩個領袖人物,結果他們隔空對話,談的還是最敏感的漲價議題,這實在是太有趣了。


過去供應商想漲價,一定想辦法先私底下做好溝通,儘量不公開,不要引起客戶反彈,但如今一個漲價議題,竟然雙方都攤在公開場合講,不怕見光死,而且理應是對立關係的供應商與客戶,卻一搭一唱地演出,這邊說要漲,那邊說很支持,當下讓人覺得是不是聽錯了。


事實上,在魏與黃兩人隔空唱和後,在一場晚宴中,黃仁勳就公開表示,他認為台積電的報價確實太低了,他認為這是台灣公司一直有很謙遜、很真誠的特質(humble 、modesty nature of Taiwan’s company),但事實上台灣對全世界的產業生態有巨大貢獻,台積電對半導體及科技產業的貢獻,可以說在財報上是遠遠沒有表現出來的(tsmc’s contribution is underrepresented)。


黃仁勳這段發言,是直接對著許多國內外產業大老說的,我相信,不管是張忠謀或魏哲家聽了,都會感動到眼淚掉下來,覺得黃仁勲真的是情義知己的最佳夥伴。



【林宏文專欄】三奈米晶圓漲價箭在弦上 魏哲家與黃仁勳合演漲價雙簧 台積電將進入另一波快速成長的新龍捲風暴


(取自台積電官網)


不過,再仔細想想當今全球半導體大勢,台積電與輝達合演的這場漲價雙簧,不只相當合理,甚至已預先可以看到結論了。


結論是,台積電這個漲價策略不僅已經確定,而且還會擴及三奈米之外的其他先進製程,造成的效應則是強者愈強,其他競爭對手,從晶圓代工業的三星及英特爾,還有IC設計業的超微等,都更加難躍雷池一步。


首先是漲價為何已確定了?因為,當最大客戶之一的輝達都同意供應商台積電漲價,顯然台積電想展現自己價值應該完全沒有障礙,而且,雙方都同意漲,代表在隔著媒體表達意見之前,雙方早就對漲價有了共識,五月底、六月初黃仁勳在台灣待了十幾天,其中也有幾段時間並未公開行程,顯然早就和魏哲家單獨會面談過了。


其實,我也強烈懷疑,搞不好這也是黃仁勳力挺台灣的一連串動作之中,支持台灣供應商的另一個「陽謀」。讓魏哲家先放出風聲,然後他再公開唱和,讓台積電這場漲價變得相當自然合理,而且還理直氣壯。


至於再仔細觀察目前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的供需關係,供應方台積電顯然沒有對手,台積電做的是孤門獨市的生意,所以不給台積電生產,別地方也拿不到晶圓;至於需求部分,輝達也幾乎席捲AI伺服器訂單,強烈需要靠台積電提供最好的晶片及CoWoS產能,所以兩家公司CEO談好了,這個漲價談判很自然地就完成了。



【林宏文專欄】三奈米晶圓漲價箭在弦上 魏哲家與黃仁勳合演漲價雙簧 台積電將進入另一波快速成長的新龍捲風暴


(取自NVIDIA臉書粉專)


一定有人會有些疑問,為何輝達願意接受漲價,而且還如此大方?簡單來說,因為輝達的產品真的賣很貴,最近一季公布的毛利率已上升到78.35%,至於去年每季毛利率也都超過70%。這種毛利率已經和賣IP(矽智財元件)的公司差不多了。


所以,超高的毛利率,讓台積電漲一點價格,對輝達來說其實影響很小。以魏哲家過去舉的例子來推估,他說台積電賣一顆600美元的晶片給輝達,但輝達把八顆晶片加些軟體及伺服器套件後,賣給台積電是20萬美元,因此台積電晶片成本只占輝達整體營收2.5%不到。


因此,台積電晶片即使漲價一成或二成,對輝達毛利影響根本看不到。更重要的是,對輝達沒有影響,但對毛利率較低的其他對手來說,漲價當然就會造成實質影響,黃仁勳同意漲價,其實也是在墊高其他對手的競爭門檻。別看黃仁勳那麼溫柔大氣又愛台灣,對競爭者從來是不會太客氣的。


至於要漲多少呢? 摩根大通認為,台積電最快9月敲定明年價格, 2025 年初將 N3/N5(三奈米及五奈米) 定價提高 2-6%,CoWoS 定價提高 8%~10%,毛利率有望達 50%至60%,預估未來兩年3奈米平均售價將上漲11%,CoWoS 看漲20%,有助 2025 年營收再成長 20%。


同樣的,台積電當然也不會只漲三奈米及五奈米的價格,2025年後要推出的二奈米,晶圓報價顯然也會調漲。


至於台積電這種針對先進製程漲價的計畫,大部分人應該都會覺得,對比成熟製程根本還在產能供過於求、完全漲不了價的情況,先進製程漲價是因為供需不足的緣故。


這樣的想法當然是其中的一個原因,但其實不只是供需情況不同而已,更重要的是,在摩爾定律走到瓶頸時,先進製程的高資本支出及高進入門檻,才是造成漲價的根本原因。


六月七日,我應台北科技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所長陳春山教授的邀請,到北科大智慧財產所與外資前輩寬量國際執行長李鴻基一起演講。大家討論到台積電的價格策略時,有外資策略分析師說,台積電三奈米的價格策略,如今看起來是錯誤的,由於設備機台等資本支出大增,成本大幅拉高,台積電三奈米報價太低,已成為拉低台積電毛利率的原因。


根據外資的推算,過去台積電導入新製程技術時,一般是四到六季,毛利率便可以拉到公司的平均毛利率水準,但三奈米目前需要的時間達到八至十季,才能達到台積電平均毛利率的水準。台積電過去四季的毛利率大約都在53%至54%左右。


而且,不只三奈米如此,未來兩奈米也一樣,達到平均毛利率的時間還可能更長。當設備機台等資本支出投資規模變得更巨大,但良率提升及學習曲線時間還要再拉長的狀況下,外資認為,台積電目前採取的低價策略,不是太正確的選擇。


不過,不管訂價政策是否錯誤,顯然台積電已到了需要調整的時刻了。在半導體景氣往上走的今年與明年,還有AI晶片需求仍然暢旺的情況下,台積電接下來的漲價,威力必定是非同小可。


關於漲價,我在《晶片島上的光芒》書中,就曾以一篇文章仔細談台積電歷年來的訂價策略。我提到,張忠謀在台積電內部最重視兩件事,一是研發,二是訂價,並且認為訂價是CEO最重要的工作。台積電內部有一位一級主管(通常是副總)負責訂價,並且直接向CEO報告。


其實,CEO若有能力將平均訂價提高1%,以台積電目前年營收超過二兆元,就有二百億元淨利直接挹注,這確實是一個天文數字。但是,CEO也不能見獵心喜、漫天要價,想在價格上超越對手,就要在價格之外的所有領域都領先競爭同業,意即當所有事情都能領先時,訂出超越其他供應的報價,就是自然又合理、水到渠成了。


不過,CEO當然不能對客戶亂漲價,台積電過去的訂價策略也一直很克制,在疫情期間最缺貨的時候,部分二、三線的供應商甚至成熟製程的價格還漲到超過台積電。


CEO的價格策略,要訂到讓客戶有一點點痛,但又不能很不爽,要讓客戶覺得有點勉強、但最後又願意接受,不要逼到客戶強烈反彈或甚至背棄離開,這是有能力的CEO必需拿捏好的一件事。


當然,以目前台積電可以說是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似乎本來就可以漲價,但對於價格還是要很謹慎小心,因為面對的不只是客戶會反彈而已,更重要的是,台積電如今走到今天的地位,已是動見觀瞻,不能太輕率而為。


在地緣政治因素仍然強烈影響產業發展的狀況下,台積電獨拿全球先進製程技術的情況,已讓很多人眼紅的情況下,漲價不只要面對輝達、蘋果這些客戶而已,背後的政府會不會伸手進來管,恐怕也不能不留意。


最後,從台積電漲價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剛接任董事長的魏哲家,很明顯地展現了他與劉德音相當不同的特質,魏哲家在商言商、幹練精準的特質,讓他有擔任企業CEO的魄力,以及更適合做一個生意人的特質。這也是為何2018年張忠謀退休時,是選魏哲家當公司總裁而非董事長的原因。


如今,漲價成為魏哲家新官上任後,最重要的一場大戲,魏的身份,也從台積電總裁到兼任董事長於一身,如何在過去照顧好客戶外,還要再花時間看管政府這件最棘手的事,這是劉德音宣布退休的主因,當然也是魏哲家未來的挑戰。



最新科技新聞
人氣科技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